简介
首页

华盛顿传

第九章 黎明之前的黑暗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1. 美法结同盟

在寒冷的福吉谷,突然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1778年5月4日,大陆会议正式批准美法同盟条约。法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是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两国友好通商,建立军事防御同盟。法国将直接出兵支援美国独立战争。

这是长时间来美国外交努力的重大胜利。

华盛顿意识到,法国的介入,必将带动它的同盟国的支持。这样,英国在国际上将陷于空前的孤立,其海上封锁会被打破,这必然大大加强美国独立战争的力量。

华盛顿不但是军事统帅,而且还有着胸怀全局、对政治外交总体思考的领袖素质。独立战争刚开始他就意识到,要想打败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必须取得国际支持,特别是欧洲国家的支持。

英国在数百年的殖民争霸行动中,和欧洲列强结下了深深的怨恨。

最典型的是英、法两国长达一个世纪的争霸,直到“七年战争”法国战败告一段落。法国在印度的利益全部丧失,在北美只剩下几个岛屿,在南美只剩了圭亚那。英国一跃而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强国。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令法国感到幸灾乐祸。它希望能给英国势力以打击,乘机恢复失去的殖民地和海上贸易地位。1776年美国发表《独立宣言》前后,法国一些 高层人士,就主张对美国革命抱支持态度。外交大臣韦尔热纳伯爵曾向法王路易十六列举了这样做的三大好处:一、可削弱英国势力,增强法国势力;二、可造成英 国贸易巨大损失而扩大法国贸易;三、还很可能收回部分被英国夺去的美洲殖民地。

欧洲的几个老牌殖民国家如荷兰、西班牙也大致采取支持美国的态度。

美国人认为,正好利用欧洲列强与英国的矛盾,争取国际支持,加速独立战争的胜利。他们派出了精明强干而又极有声望的几位代表,前往欧洲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争取法国的外交承认,并参与对英作战。这些代表中,有西拉斯·狄安、本杰明·富兰克林和阿瑟·李等,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富兰克林。

法国人知道,富兰克林是驰名世界的学者和科学家,他在电学方面的杰出发明,使他成了法国科学院的名誉院士。他搞外交活动朴实无华、独具一格的风度,赢得了 无数法国人的钦佩。他广泛接触各界人士,争取同情和支持。法国知识界认为他可与思想家卢梭媲美,政治界则认为他是靠得住的国际盟友,而宫廷贵族们则为他的 高雅风度所折服。富兰克林的形象,甚至出现在各种纪念章和鼻烟壶上,他成了美利坚民族的象征,美国革命成了法国街谈巷议的话题。

富兰克林等人的外交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法国政府在军火、物资、财政等方面,暗中给了美国许多援助。1776年5月,国王路易十六正式同意拿出价值100万列维尔的武器,通过法国人办的公司和虚设的商业机构提供给美国人。

话又说回来,富兰克林个人的声望和活动虽然是一种优势,但美国这场独立战争能否稳操胜券,实在没有把握。特别是1776年和1777年之间,美军在纽约和 费城接连失利,使法国人不得不谨慎从事。一旦宣布与美国结盟,就意味着对英国宣战。因此他们一直在权衡利弊,小心观望,迟迟不敢落下这着棋子。当美国代表 狄安、阿瑟·李和富兰克林请求签订法美商约和希望使用法国的8支船队时,连最支持美国革命的外交大臣韦尔热纳,也拒绝美国人的要求。

萨拉托加大捷的消息传到巴黎,行情马上看涨。这场胜仗展示了美国的军事力量和胜利的美妙前景。富兰克林不失时机地把消息通知法国政府,并运用灵活的外交手段,给法国施加一些压力:如果法国不同美国结盟,美国将掉过头来同英国议和。

关于与英国议和修好,的确不是空穴来风。柏高英将军的投降使英国朝野震动。英国政府被迫改变政策,向美国伸出了橄榄枝,做出和平的试探。他们派出一个和谈 委员会去美国,又派出密使去巴黎与富兰克林接触。英国提出的和平条件是,允诺给予不完全的独立,主要内容包括:英国议会放弃向殖民地征税,不向殖民地派军 队,撤销美国所反对的英国议会法令;只要北美承认英国的宗主权。

美国人要的是完全独立,对这种条件自然不会接受。与英国的和谈,却成了美国对法国外交谈判的筹码。1777年12月初,美国特使再次向法国提出缔造通商条 约的问题。法国害怕美英和解于己不利,加快了法美结盟谈判的进程。法国政府代表探问富兰克林:法国要采取什么步骤,美国才会拒绝英国人的和解条件?富兰克 林直截了当地回答:必须立即缔造一项贸易与同盟条约!

为了不坐失良机,法国外交大臣向国王说:“法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宗旨,是用承认殖民地独立来削弱英国。现在不抓住机会,这种机会也许永远不会再出现了。”

经国王批准,1778年2月6日,《美法通商条约》和《美法同盟条约》正式签订。代表法国签字的是韦尔热纳外交大臣,代表美国签字的是本杰明·富兰克林、 西拉斯·狄安和阿瑟·李。法国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承认美国的国家。条约规定,美英交战期间,一旦法国与英国交战,双方应互相支持。任何一方不得单独与英国停 战或媾和,直到美国的独立得到确立为止。条约缔结四个多月后,英国海军炮击法国船只,英法之间在“平静”15年之后重新开战。

后来,西班牙也认为这是从英国手中夺回北美佛罗里达和直布罗陀、米诺加岛、牙买加岛的有利时机,于1779年6月也向英国宣战。

俄国于1780年3月提出了武装中立宣言。接着又联合普鲁士、荷兰、丹麦、瑞典等国,组织“武装中立同盟”,乘机打击英国海上力量。

美国这场独立战争逐步变成了国际争端,国际环境对美国更为有利了。

华盛顿非常清楚,美法结盟可能使美国“从困难中摆脱出来”。对法国而言,“没有比在天平上从英国一边取下像美洲那样重的砝码,放在自己一边更为有利了”。 但是在欢庆的时刻,华盛顿的头脑非常冷静,他告诫人们:“美法结盟仅仅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契机,要想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美国人民必须继续进行艰苦卓绝的斗 争。”

他提醒大家说:“人往往易走极端。对不列颠的仇恨,可能促成对法兰西的过度信任。”他提出一个原则:“对任何国家的信任,不可超过其本身利益所能约束的范 围。我非常担心,由于法国承认了我们的独立,并且和我们结成了同盟,因而我们就认为再也没有什么可做的了,从而松懈下来,苟且偷安,高枕无忧起来。”

萨拉托加英军大败和美法同盟缔结成功,使得英国王室和内阁非常被动,一时无计可施。1778年2月,内阁首相诺思提出了承认美国独立的主张,但国王乔治三世态度顽固,他说宁可失去王冠也决不向殖民地屈服。

华盛顿的立场是鲜明的。他坚持认为:没有独立,就没有和平。他说:“除独立以外,其他一切都不可能算是达到目的。……明眼人一看便知,时至今日,发生了这一切以后,建立在依附原则上的和平,也只能意味着羞辱与失败。”

华盛顿的爱国精神和凛然正气,得到人民群众和大陆会议的赞同。6月初,英国的“和谈委员会”成员从伦敦来到美国。他们知道华盛顿的态度举足轻重,便带着华 盛顿在英国的一位好友的信件,前来会见华盛顿,请求总司令给代表团开一张去约克镇的通行证。华盛顿断然拒绝,并建议大陆会议不同这个代表团谈判。几天后, 大陆会议正式回复:除非英国军队全部撤走,立即承认美国独立,否则决无和谈可言。

英国和谈委员们在美国逗留数月一无所获,最后只得打道回府。临行前发表了一个带威胁口气的“宣言”。声称如不废除同法国的同盟条约,拒绝同英国议和,这将意味着一场毁灭性的战争。

殖民主义者就是这样不肯轻易退出历史舞台!这个时候,它自以为还有一支装备精良的军从,占据着美国最大的城市——费城。

就在英国政府一只手派遣和谈代表去美国讨价还价的时候,另一只手同时在积极备战。他们决定阵前易帅,派亨利·克林顿将军接替威廉·豪勋爵的司令官职位。

英军的失败,令这位侵略军司令受到很多责难。英国人说他听任叛军把他指挥下的优势军队围困在城市里,指责他没有与柏高英配合,致使英军惨败。豪将军不服气,埋怨英国内阁不听他的建议,他自知没法再干下去了,就提出辞呈。亨利·克林顿将军于5月11日起接替指挥英军。

新上任的亨利·克林顿将军,对下一步的战争作出了新的部署。他密切注视着华盛顿和法国军队的动向。据他侦察得知,一支强大的法国舰队,载着1800名官兵正向北美驶来,协助美军作战。

英国的新司令上台,重新部署兵力,准备再战。华盛顿更是时刻警惕,准备迎接新的军事进攻。他提醒他的同胞,千万不能因为有了法国的承诺,从而松懈警惕。

5月20日,华盛顿在福吉谷得到情报,英军似有撤离费城的迹象。

费城军营里出现忙乱,英国人忙着收拾个人行李。有人在拍卖东西,重炮装上了船,运输船上安装了运载马匹的设备,装好了干草饲料。

华盛顿冷静分析,很可能是敌人真要撤退了。因为英法之间一开战,法国海军有能力封锁水路,英军驻在费城就很危险。但还不清楚他们撤向何处?敌人在撤退前是否会发动一次恶战?

狡猾的英军行动十分诡秘,将近一个月按兵不动,仍然把费城控制在手中。目前英方亨利·克林顿手中的人马约有1.5万人,华盛顿的大陆军也差不多是这个数目。

6月18日清晨,克林顿将军率领全部英军迅速撤出费城,向着桑迪岬半岛开进。桑迪岬半岛与大陆之间有一道很深的海峡,英军用船只组成一座跨越海峡的浮桥, 让陆军部队开过去。然后再分散去斯塔滕岛、长岛和纽约岛。英军在纽约大抓壮丁,给大船配备人员准备出海。看来是准备对付法国舰队的到来。

美军随后收复了费城。

2. 出现了腐败

乘英军撤退之机,华盛顿乘势追击:派在萨拉托加战役中负伤的阿诺德将军率一部留守费城;令从英军那里交换回来的李将军和韦恩将军,分别率军前去柯利尔渡 口。华盛顿亲自率领主力部队渡过特拉华河,到普林斯顿扎营。又指挥民兵埋伏在英军退却路线两旁的森林中,截断水源粮草,破坏桥梁,伺机打击行进中的敌人。

英军部队臃肿庞大,动作缓慢,首尾拉出足有12英里。而美军轻装前进,已赶到英军前头。英军主将克林顿突然发现这一情况,立即改变行军路线。由北上改为往右折,向通往蒙默斯和米德尔顿的方向,再到海口登船去纽约。

6月27日晚,英军8000主力到达蒙默思附近驻下休息,右翼是黑森雇佣军,据守在与米德尔顿相连的大路上。李将军现在已恢复副总司令职务,带领6000 美军前锋追赶到距英军仅5公里的地方,华盛顿率领主力部队跟在后面。华盛顿命令李将军立即进攻敌人左翼,主力部队从右翼包抄过去。战场形势对美军十分有 利,应该是稳操胜券了。可是这位复职的李将军又积习不改故态复萌。战斗刚刚打响,李将军莫名其妙地违抗军令,带领部队往后撤退。取胜良机稍纵即逝,反倒打 乱了华盛顿的部署,使韦恩的部队找不到友军,一侧暴露在敌军火力之下,陷入一片混乱。韦恩两次派人要求李将军调回部队支援,得不到任何答复,不得已跟着撤 退。华盛顿赶到前沿时,战局已十分紧急,立即命令格林从左面冲杀,韦恩从正面抗击。美军打得机智勇敢,一直打到夜幕降临终于反败为胜。克林顿害怕遭到夜 袭,趁着月色连夜运走伤员逃之夭夭。

美军这场追击战本可大胜,可惜因李将军的抗命放跑了大鱼。

华盛顿对李将军的战场表现感到很恼火,险些坏了大事。就向先头部队书面调查取证,成立了由一名少将、4名准将和8名上校组成的军事法庭,对李进行审理。审 问过程中,李将军脾气暴躁,说话刻薄,甚至恣意谩骂。法庭调查结果,判定他违抗军令,未对敌军发起进攻。军事法庭最后给予停止指挥权一年的处分。李将军还 是不服气,就给大陆会议主席写了一封辞语侮慢的信件,结果他被革除军职一撸到底,回到弗吉尼亚老家去了。

美国的独立战争,如果都像人们所盼望的那样顺利,胜利早就应该来到了。可惜天地间总是“好事多磨”。“假如”法国的舰队早些到来,就可能使英军陷入困境。 美法联合作战,从海上和陆上包围英国军队,切断其向纽约撤退的通路,就可能迫使英军投降。事实上法国派出的由12艘大战舰和6艘快速舰组成的舰队,逆风在 海上航行了整整87天,才于1778年7月初到达弗吉尼亚海岸。

姗姗来迟的法国舰队,受到美国军队的热烈欢迎。乘舰而来的有地面部队4000人,同来的有法国驻美国公使热拉尔。舰队司令是久负盛名的沙场老将德斯坦伯爵。华盛顿被大陆会议授权,同德斯坦司令官共同制定进攻计划。

他们计划第一步攻取桑迪岬。法国舰队很可能摧毁停泊在那里的英国舰队。华盛顿率领美军渡过哈得孙河,待法国舰队攻势得手即配合行动。当时法国官兵也异常兴奋,他们以“把美洲从英国国旗下拯救出来”的勇士自居。

他们的第二个计划是夺取罗得岛。这里是英军的重要军事要塞和物资储备基地。统率该岛的皮尔戈特将军,手下有6000人马,分布在岛上的各个工事和防线。

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两次机会都化为泡影。1778年这一年的战局,就这样以美法联军无大作为而虚度过去了。

1779年的仗怎么打?经过周密分析研究,华盛顿决定仍应采取守势。以防守来赢得时间,解决内部新出现的严重问题:统一思想,加强团结,积蓄力量,协调与法军的联合行动,以对付仍然急于速战速决的英国军队。

内部新出现了什么问题?是美国国内的经济状况正面临巨大困难。

连年战争弄得国家精疲力竭。青壮年离开农村去服役打仗,农业欠收,粮食饲料缺乏,部队给养困难。各地出现严重的腐败现象,许多人投机倒把、侵吞公款,大发国难财,各种社会弊端蔓延滋生起来。它像腐蚀剂,侵袭着合众国的肌体。

问题的根源首先是政界腐败。有的人自私自利,玩忽职守,漠视国家民族利益。华盛顿非常了解社会,他发现懒惰、放纵与奢侈似乎已成为大多数人的习尚。投机取 巧、损公肥私、贪求财富似乎已成为各阶层人们追逐的目标。党派纠纷、个人争执是当前的大事,而整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债台高筑、财政崩溃、货币贬值、信用 扫地,则一再拖延不决……美元在费城天天在贬值。但是,大陆会议的一些当权者却沉浸于音乐会、宴会之中。每次动辄花费三四百镑。由于货币不断贬值,一个士 兵用4个月的薪饷,还不够为家庭买一蒲式耳的小麦。一名上校的薪饷,买不了供他喂马的燕麦;而一个普通劳工或一个快邮传递员赚的钱,比一个军官的薪饷多3 倍。

美国迫切需要时间来调整自己。所以华盛顿的作战计划是本年度对英军只组织一些小战斗,但要组织一次较大规模的西征,讨伐印第安部落。

此时英军有一万六七千人,在人数和装备方面都超过美军。英军就故伎重演,不断进行袭击和掠夺。野蛮的暴行更激起美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5月末,英军攻占了战略要地石角和维尔普兰克角。

华盛顿决定发动小规模奇袭,完全可以收复石角要塞,消灭敌军有生力量。这个任务他委托骁勇善战的韦恩将军去执行。

奇袭计划十分周密。先派一批先头部队去抓敌哨兵,扫除前进障碍。

后面不远是主力部队,由精选的200名官兵组成。等到炮声一响,西点驻军将派出一支部队赶来,协同参加对拉斐德堡的进攻,确保扩大战果。

韦恩带领他的轻步兵按计划顺利进行。7月15日正午,他们从离石角14英里以外的驻地出发,越过山冈、踩过沼泽,晚上8点到达距石角要塞一英里半的地方休 息。到午夜11点半,由一位当地的黑人带路,夜袭队了无声息地直奔石角。那位黑人是个小贩,常到据点来卖水果,所以和英军混熟了。黑人单独走在前面,正确 回答了第一个哨兵的口令。

正同他说话的时候,两个跟在后面装扮成农民的士兵立即扑上去,堵住了哨兵的嘴巴。接着又如法炮制,处置了在堤道口上站岗的第二线哨兵。

夜袭队畅通无阻涉水直抵岩角。守军除阵亡外全部投降,无一人漏网。

美军的整个损失是死15人、伤83人。韦恩将军头部受了伤,但战斗结束后他命令部下对投降者优待,不许虐待报复,要保护其生命安全和他们的私人财物。

亨利·克林顿得到石角失守和拉斐德堡危急的消息,立即召回军队和船只,沿河而上解救拉斐德堡之围。等到克林顿的大军赶到石角,美军已带着俘虏和战利品撤走,留下的只是一片断壁废墟。

华盛顿本年度的作战计划中,有一项大规模的对印第安部落的征讨。

征讨印第安部落的直接起因,是有几个部落被英军和王党分子利用,曾和大陆军交过火。若从深层分析,不难发现欧洲殖民者开发北美,就是不断剥夺土著印第安人 的家园,将其驱赶向西部荒原。当年的英法之战和目前的美英之战,交战双方都把尚处于氏族社会的印第安部落当成棋子和筹码加以利用。美利坚建国伊始,就把开 疆辟土、向西发展作为一项国策。现今既然师出有名,即使大陆军对英作战只能采取守势,仍然要抽出庞大兵力西征。对于印第安人来说,无论是英国人、法国人或 是美国人,都不是真心实意的朋友;来者不善,不会给有色种族带来福音。1778至1779年之间,乔治·克拉克曾带领一支弗吉尼亚的武装垦荒队,同英军和 印第安人作战,攻占了一些地方。1779年夏天,华盛顿把司令部移驻纽约附近的西点。随即派遣沙利文将军率领5000将士西征数百英里,讨伐印第安人。华 盛顿在给予沙利文的训令中指示:

“当前的目标,就是要完全摧毁并踏平他们所聚居的地区,要尽可能地多抓俘虏,不管男女老少,抓得越多越好。……要等到我们已经卓有成效地惩治了他们以后,我们才可以俯允言和,并且要竭力因势趁便,利用他们的恐惧心理,来取得更多的好处。”

8月29日,沙利文的部队在新城与1200名王党分子和印第安人作战,大获全胜。参战的印第安人大部被杀,村庄遭焚毁。美军乘胜继续扫荡易洛魁人,四十余个印第安村落被夷为平地,山林果树全被砍光。

老弱妇孺何罪,遭此涂炭?

这就是“落后就要挨打”的美洲版本,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美国一方面向英国要自由、反暴行,另一方面却奉行种族歧视,野蛮地滥杀无辜的印第安平民。只因后 勤供应跟不上,粮食弹药消耗将尽,加之疾病流行,美军才不得不撤兵停止征讨。这次征战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为日后留下无穷后患。美军和印第安人之间的关系 恶化、矛盾和仇恨大大加深;英军和王党势力乘机加以利用,给独立战争造成更多的阻碍。

此后数年间,纽约州的农村便经常遭到印第安人的报复性袭击。

3. 呼唤联邦制

就在人们对美法联盟满怀希望、以为独立战争就会马到成功的时候,严酷的现实却告诫人们:通向胜利的道路还很漫长!

法国舰队来美洲已经一年有余,美法联军的几次行动都未取得预想的战果。合作进攻纽约的计划未曾面世便胎死腹中。10月间打响的萨凡纳战役,又以美法联军的 失利而交了白卷。转眼1779年的冬天来临,美军后勤保障困难重重,重现了一年前福吉谷之冬的困境。更严峻的是,英军乘着萨凡纳胜利之余威,气势汹汹反扑 过来。

华盛顿只得恳求各个州县提供援助和补给品,使他的军队免于解散。大多数群众发扬了高度的爱国热情,在大雪封门的情况下,给部队送来必需物品。妇女们送来粮食和鞋袜、衬衣、毯子,并聚在一起为士兵缝补衣服。

尽管华盛顿干方百计解决部队的给养问题,还是难免怨声载道、士气低落;有的开小差,甚至发生了兵变。

这种困境一直没有改善。大陆会议派出一个3人委员会来营地现场考察,发现实际情况绝非言过其实。军队已5个月没有关饷,存粮仅能维持6天,医药条件也极差。

由于供给长期匮乏,有的官兵忍无可忍,终于发生了兵变。5月15日黄昏时分,康涅狄格前线有两个团在操场上集合,宣布他们打算卷起行李回家。梅格斯上校在 宾夕法尼亚过来的几个团协助下,对发动兵变的人反复劝说,肯定他们过去的良好表现,肯定他们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还提到大陆会议所许诺的将来的补偿。他们 的回答是:他们的痛苦太多了,不是空洞的诺言所能解决的。他们对这种许诺已经失去信任,需要马上得到救助。

好不容易才说服他们回到营房,有少数人打着背包又跑了出来。部队对不听劝说者实行了拘捕禁闭。华盛顿除了大陆货币——美元外,实在没有别的东西来给部队发 饷。美元贬值,百物疯涨。要弥补货币贬值的损失,又需要发行巨额的货币。这样恶性循环显然行不通,他只有焦急地向各州县寻找面包。

部队逃亡减员十分严重,他营里的士兵几乎不足4000人。就在这时候,发现了敌人在美军营地里秘密散发传单,鼓动美国士兵开小差,投诚效忠英王。

华盛顿尽量采取耐心说服的克制态度。他是军队的统帅,又是军人的朋友。他对军队所遭到的艰难困苦十分理解,不愿意采取惩办镇压办法。他极力向大陆会议和各州议会反映问题,另一方面向官兵说明政府也有困难,要求进一步表现出耐心和毅力,以保持自己在国内外享有的崇高荣誉。

最严重的一次兵变发生在1781年元旦。宾夕法尼亚6个团中的1500人发动了武装兵变。原因仍旧是缺衣少粮领不到薪饷,官兵们觉得受了政府的愚弄。他们 应征入伍时,政府明文规定“服役3年或不超过战争持续的时间。”而当3年期满应该退役时,政府把服役期解释为“整3年或直到战争终了为止”。正在为这事闹 得不可开交,一个州代表团来到军营。他们只给服役期为6个月的新兵发黄金,反而不给老兵发。理由据说是要求新兵6个月满后超期服役,老兵则应该属分内之 事。这一作法显然有失公允,立即引起了一场兵变。老兵们扬言要开到费城去,向大陆会议讨个说法。司令官韦恩将军带着军官们前来制止,双方发生了流血冲突, 一名军官被打死,10余人受伤。哗变部队随即奔费城而去。

对待这样重大的事件,华盛顿仍然保持耐心和冷静,指示韦恩将军“尽量不用武力解决问题”,以免迫使兵变部队投入敌人怀抱。他要韦 恩同部队一起去,以便控制部队的“越轨行动”,说服他们坐下来对话。

果如华盛顿所料,英军司令官亨利·克林顿侦察得知美军内部发生兵变,以为天赐良机,立即秘密派出特使,去到兵变部队策反,提出许多诱人的建议和许诺,以使他们“恢复对王室的忠诚”。

华盛顿的耐心说服、坐下来对话的方法又见成效,事态迅速平息下去。兵变一方接受了谈判条件,撤消了武装赴费城的行动。随即把英军派来的两个密使抓起来处决了,让克林顿将军偷鸡不着蚀把米,闹了一场空欢喜。

时隔20天,一支新泽西部队也东施效颦,发动了兵变。这是政府同兵变妥协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带头者以为施加压力,就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华盛顿为了防止事 态扩大蔓延,这一次采取了断然措施。他动用军队,迫使兵变者无条件投降。兵变部队被迅雷不及掩耳的包围所慑服,交出了为首的策划者。两名首恶分子被当场处 决,这场兵变未成气候就彻底瓦解了。

由于华盛顿恩威兼施处理得当,一场场可能导致恶果的兵变都顺利平息。大陆会议和各州政府,在震动中看到问题的严重性,此后对部队的物资供应逐步有所好转。

一次次的挫折、困苦、奋斗甚至危机,使华盛顿在军事斗争之外,思考了更多、更深刻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华盛顿认真冷静思考后,认识到诸如货币贬值、物资匮乏等问题长期无力解决,与大陆会议的工作效率低下有着直接关系。这主要是个体制问题。这个机构缺乏应有 的权力,组织松散,各州自行其是,似乎像个董事会,不能形成强有力的统一指挥。在残酷的战争中,他比任何人都深刻地体会到,加强大陆会议的权力,建立统一 的正规军,把13个州联合成一个统一的联邦制国家,是最重要和紧迫的任务。他说:“整个大陆可比做时钟的运转,各州只是较小的零件。如仅求较小零件的完好 无缺,而对重要部件如摆轮、发条则置之不问,欲求整个时钟的正常运转,势必徒劳无功。”

他这番话是有针对而言的。在美国,移民们出于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憎恨,对中央集权有着根深蒂固的厌恶和畏惧心理。把中央集权与专制暴政等同起来,总想用各自 的“州权”来抑制中央权力。因而长期以来,大陆会议的权力极为有限,连征税权都没有。只得把支持军队的工作交给各州政府去做,使得军队的规模和待遇极不均 衡。几年前,曾起草了一份建立“邦联”的文件。1777年虽由大陆会议讨论通过,却因个别州的反对而不能生效。直拖到1781年3月1日,《邦联条例》才 终被各州正式批准,美国从此成了一个“邦联制”的国家。

华盛顿不是一个政治理论家,但他从切身体验中认识到,政治体制改革是取得独立战争胜利必不可少的条件。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才能有效地动员全社会力量, 同心协力地进行这场全民族的总体战。尽管“邦联制”的中央权力仍然十分有限,毕竟已经向着建立“联邦制”国 家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这时候亨利·克林顿指挥的英国军队,趁着萨凡纳的胜利,竭力寻求决战的机会。与华盛顿军队的冻馁困苦成对比,英国军队有海上运来的给养和掠夺当地人民的财 物,过着骄奢的生活。他们认为现在正是进而攻之的大好机遇。于是,克林顿在1779年圣诞节刚过,亲率8000大军,乘坐运输舰于1月6日启程南下出征。 打算夺取重镇查尔斯顿和攻占整个南卡罗来纳州。

英军舰队2月11日驶抵查尔斯顿港口。英军总兵力已达1万人;查尔斯顿的守军林肯部队加上民兵总共还不到5500人。华盛顿预感到查尔斯顿不可守,主张主 动撤离。但林肯将军别有见解,千方百计组织增援部队,决意死守城市。一念之差失却撤退的机会,小小查尔斯顿很快被优势之敌四面合围,与外界完全隔绝。林肯 将军率领所部苦守孤城,支撑了3个月终至山穷水尽。到5月1日,五千多美军被迫投降,查尔斯顿落入敌手。

这是美国独立战争以来最惨重的一次失败,也可说是黎明之前的黑暗。查尔斯顿的失守又授人以口实,大陆会议委任盖茨将军为南方军司令,作为实现替换华盛顿的 第一步。但是这位盖茨将军很不争气。8月16日,新上任的他在南卡罗来纳指挥部队同英将康华利交战,结果一败涂地。是役美军伤亡900人,1000人被 俘。战败的主要原因,是在战斗危急关头,盖茨贪生怕死放弃指挥,带头骑马落荒逃命。这位被吹捧得不可一世的英雄人物,立即遭到全国上下的谴责。大陆会议只 得将其撤职,交军事法庭审判。从此盖茨退出了军界,回到弗吉尼亚老家颐享天年去了。

大陆会议又请华盛顿出来收拾残局。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