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短文学

但愿君心皆种“荷”

未知   2024-04-27   阅读: 66 次

彭明凯

“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夏日炎炎繁花逝,独有荷香润心田。观荷赏荷间,当为“荷”所思,亦为“荷”所悟。

“荷”,于淤泥中出生,于污浊里成长,未曾自卑,从不自弃,且以冰清玉洁立身,以绿意芬芳留世。古人《爱莲说》之“荷”,今仍歌之颂之并多有仿效之,着实可喜可贵。

“荷”有荷叶、荷花;荷花又名莲花。中国“荷”文化源远流长,传承至今愈已日益光大,“荷”之意蕴不再囿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不单为吉祥祈福之象征。

“荷”,不随波逐流,也不离群索居孤芳自赏。它深根以自养,严妆以自恃,却不以天生丽质骄人;它既可置身于名园佳苑,供人游目骋怀;也甘愿植根于池塘沼泽,于地不争丰瘠,于人但求有益;它不惧炎夏烈日,不畏晚秋严霜,始终如一傲立世间,散发芳馨……

由此便想到这喧嚣人间,见那被这风那潮裹挟的芸芸众生,难免不觉可笑。人生如雪中观鹤,有清净亦有混杂。前者心思明亮,不掺一丝杂质,如弘一大师所言的“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倘如此,天地间便盈满了纯净;后者则有污浊有沼气,常为君子所不齿。人活于世,不求随波逐流,便如一朵青莲,静静绽放于生命的绢帛。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虽为咏梅之句,但“荷”又何非如此呢?古人还有诗云:“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置身于滚滚繁尘中,当时尚之风席卷于世,当名利之水潮涌而来,如何保持定力,驻守平静?其实不难,你只需养一池青莲,守一方清凉便可。

至此又不由想到作家沈从文先生。“文革”期间,沈老被陷入非人境地后,又被下放到湖北咸宁接受劳动改造,可沈老非但未沮丧满怀,还在咸宁时给侄儿黄永玉写信道:“这里荷花正好,你若来……”脚下多雨泥泞,眼前却是荷花正好。“荷花正好”,说这话时,沈老心中一定荷花开遍了

荷花正好。无论生活面临怎样的处境,遭遇怎样的磨难,只要心田盛开荷盛开,心灵之舞便如花之绰约,满载芬芳。天籁自鸣,不择好音。人生在世,只要选择一条适合自己之正途,即使荆棘满生,亦可步步生莲,脚下生风。

说“荷”,当绕不过“荷花定律”:一个荷塘,第一天荷花开放很少,第二天开放的数量是第一天的两倍,之后的每一天,荷花都会以前一天两倍的数量开放。如果到第30天,荷花就开满了整个池塘,那么请问:在第几天池塘中的荷花开了一半?第15天么?不对,是第29天。

这荷花定律,亦被称为“30天定律”,它告诉我们:29天的努力与最后的成功只有一天之遥,但此时,你也许会因看不到成功的希望而放弃。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最艰难的行程多是最后“十里”,最难打通的一段路往往是“最后一公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道虽迩,不行不至。”在前行路上,尤须坚持到底,不达目标不罢休;一事接着一事办,一天接着一天干,年复一年不间断,方能迎来“荷满池塘香满园”。

“荷”话拉杂,终归其一:但愿君心中都种“荷”:为人处世不争不燥,沉静平和;干事创业锲而不舍,永不停滞。如此便无须“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明朝醒来,又定会绿韵满塘芬芳无边!

  • 上一篇: 陪女儿看风景
  • 下一篇: 立秋之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