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的农历七月民间称之为「鬼月」,流行普渡。以佛教来讲,七月是地藏菩萨的涅槃日、成道日。所以今天我要介绍地藏菩萨的大愿法门,内容包含了信、愿、行。
在信仰方面,首先我们要相信地藏菩萨发的愿是真的;然后也学习他那样发大愿。在修行的实践上,一方面要学习地藏菩萨广度众生,另一方面则可诵持地藏菩萨的名号、研读相关的经典,并且修持地藏菩萨教我们如何忏悔、如何消除业障的法门。
这些也正是我们法鼓山正在推行的,法鼓山一直非常重视修行佛法,而不仅仅是研究佛法。当然,研究是有用的,但若只是停留在研究的层面上,不能落实成为修行的方法,那不是佛法的目的,只是一种学问而已。
地藏的意思
地藏有「堪」和「住」的意思,「堪」就是可以、能够;「住」就是安定、安稳。地,可以解释为住处,也可以视为如同母亲怀胎的胎藏、孕育众生的大地一般。地能蕴藏万物,让众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例如,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就是靠着大地,提供我们生活上必需物质的来源。因此,地藏菩萨的大慈悲愿,能够解决一切凡夫众生生前、死后的问题,提供成佛之前的所有修行法门。
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便说,地藏菩萨成就了众多不可思议的功德,一如无尽的宝藏,凭借这些功德力量,能发起坚固的大慈悲,满足一切众生的心愿。
在《究竟一乘宝性论》中也提到,众生有一如来藏,如同「地藏」一般,藏着种种宝物,能让众生受用不尽;这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如来藏,都有成佛的可能,如同地藏菩萨一样。
地藏菩萨是谁?
地藏菩萨是什么时候的人?从《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得知,他是在距离现在无量无数阿僧祇劫以前的一位菩萨,已经度了许多众生成佛,而他自己还没有成佛。
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位祖师叫做地藏菩萨。根据《宋高僧传》所记载,有一位出生在韩国的僧人,俗姓金,名叫乔觉,是一位王族,他在唐高宗永徽四年(西元六五三年),二十四岁的时候落发出家,法号地藏;后来带了一条叫善听的狗,来到中国安徽省的九华山修行了七十五年。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西元七二八年)农历七月三十日的晚上圆寂,世寿九十九岁。而在至德二年(西元七五七年),同样是农历七月三十日那天,这位地藏比丘显灵,很多人都相信他就是地藏菩萨的化身,于是就为他启建了一座塔,九华山也因此成为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如今这座塔还在九华山上。
事实上,地藏菩萨究竟什么时候生、什么时候圆寂,由于那已是过去无量劫以前的事,我们无法得知。但是,现在很多人把九华山的这位地藏比丘,当做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提到地藏菩萨就把九华山的地藏比丘的故事,做为主要介绍的内容,虽然未必恰当,但就信仰而言,是无可厚非,而且也是有用的,但是要探讨地藏法门,还是应该由相关的经典入手。
地藏法门的三部经
在藏经中,专门介绍地藏菩萨法门的一共有三部,根据由梵文翻译成汉文的时间先后次序来说,分别是:
(一)《占察善恶业报经》两卷 隋 菩提灯译
(二)《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 唐 玄奘三藏译
(三)《地藏菩萨本愿经》两卷 唐 实叉难陀译
此次讲座所介绍地藏菩萨的大愿法门,共有三部经典,但不是逐字逐句解释,只是节取每部经典中与地藏菩萨本誓愿力相关的经文。其中虽然大同小异,但各有重点,所以还是将它们分别抽离出来向大众介绍,希望大众对地藏菩萨的大愿法门,能因此而有更正确、有系统的认识。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
地藏菩萨的本誓愿力
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方,虽复普游一切剎土,常起功业,而于五浊恶世化益偏厚,亦依本愿力所熏习故,及因众生应受化业故也,彼从十一劫来,庄严此世界成熟众生,是故在斯会中,身相端严威德殊胜,唯除如来无能过者,又于此世界所有化业,唯除遍吉观世音等诸大菩萨皆不能及,以是菩萨本誓愿力,速满众生一切所求,能灭众生一切重罪,除诸障碍现得安隐。
所谓地藏菩萨的本誓愿力,是指在过去无量无数阿僧祇劫之前,地藏菩萨发了度众生的愿,依着这样的愿力,而不断广度众生。经文中同时也介绍了地藏菩萨是如何发愿、发愿的内容,以及对人们的影响。
依释迦牟尼佛的介绍,地藏菩萨自发心以来,已经过了无量无数阿僧祇劫,早已功德圆满,但他仍依本誓愿力权巧化现、影应十方。而地藏菩萨对五浊恶世的众生特别偏厚,所以自从十一劫以来,专门庄严我们这个世界,成就、成熟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
因此,在释迦牟尼佛宣说此经的法会中,地藏菩萨的身相端正庄严,威德非常殊胜,除了佛陀以外无人能比;而在娑婆世界的各种教化事业中,除了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等诸大菩萨之外,也是无人能比。
经中提到,因为地藏菩萨的本誓愿力,能够很快满足一切众生所求、所愿;众生有重罪、障碍,若求地藏菩萨,依着地藏菩萨的法门来修行,就能灭除所有的重罪,使得解脱,让心得自在、安稳。
有一次我在美国,遇到一位太太问我说:「师父,女人的业障是不是比男人重?」并且告诉我这是《地藏菩萨本愿经》里讲的。
我说:「男人就没有业障吗?」
她回答:「大概轻一点。」
我说:「所谓的业障,是障碍我们不能听闻佛法,障碍我们不能修行佛法,使我们烦恼重、问题多,这个叫做业障。你现在已经来寺院听佛法,已经开始修行佛法,烦恼应该是比过去少了。」
我又告诉她:「有的人自己有烦恼还不知道要去化解,不知道自求心安,那就是业障重的人,从这一点看来,有的男人的业障比女人还多。」
地藏菩萨的本誓愿力,便是要使众生灭除所有重罪,而得心自在安稳;若心不自在安稳,这种人便是业障深重,应该要修行地藏法门,能除罪消业,从障碍中得解脱。
又是菩萨名为善安慰说者,所谓巧演深法,能善开导初学发意求大乘者,令不怯弱,以如是等因缘,于此世界众生渴仰受化得度。
地藏菩萨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善安慰说者」,就是很会说法来安慰他人,因为他所演说的佛法,能够善巧开导初发心修行的众生,使他们修学大乘佛法,不致因心性怯懦而不敢求大乘佛法、不敢相信众生将来都能成佛。以此因缘,所以娑婆世界的众生,都非常渴望、仰赖、乐意接受地藏菩萨的教化,并因此而得到超度。
很多人认为超度的意思,是超度死人,也有很多人说地藏菩萨是在地狱里超度死人的,这些观念似是而非,在这一部经里介绍的地藏菩萨度的是活人,不是死人;倒是在另外一部地藏法门的经典《地藏菩萨本愿经》,有提到超度亡灵的部分。
修行占察法当发种种愿
地藏菩萨除了自己发愿,也教我们要发愿,修地藏法门,如何发愿?又要如何修行地藏法门?
根据经典中的介绍为:
先当学,至心总礼十方一切诸佛,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亲近供养,谘受正法。
这是说应当先生起至诚心,总礼十方一切诸佛,且同时要发愿,愿一切众生能早日亲近、供养十方诸佛,听闻诸佛说法;又能至心回向,使一切众生都得到利益。
次应学,至心敬礼十方一切法藏,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受持读诵,如法修行及为他说。
再来应该能礼敬十方一切法藏,发愿十方一切众生能够受持、读诵,如法修行,并且具备为他人说法的能力。
次当学,至心敬礼十方一切贤圣,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亲近供养,发菩提心,志不退转。
其次,还应该至心礼敬十方一切的贤圣,也就是一切的僧宝,其中包括贤僧及圣僧。贤僧是指持戒修福清净的比丘、比丘尼;圣僧则是指阿罗汉、辟支佛和大乘等地以上的菩萨。除了礼敬十方一切贤圣僧,同时也要发愿,愿十方一切众生,都能很快亲近、供养一切贤圣僧,而且要发永不退转的菩提心。
所谓发菩提心就是发成佛的愿心,发度众生的大慈悲愿心,这也是地藏菩萨以及一切诸佛菩萨共同的愿心。不但自己发菩提心,也愿一切众生都能发菩提心,并且不退转、不退心。所谓「志不退转」,是说现在不退,将来、永远也都不退,如果能不断地发这样永不退转的愿心,就能真的不退愿心了。
事实上,要能心不退转是很难的。曾经有一位跟着我打了几次禅七的年轻人,在受到感动之余,也发了大菩提心,告诉我说:「师父,我从此以后要永远追随您好好修行,一直到成佛为止,不会改变了。」
我当然说好,也叮咛他要心不退转。
过了两年,他交了一个女朋友,就突然消失不再出现了。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又遇见他,他告诉我:「师父,我现在先要结婚了,将来我再带着妻子、孩子一起来当您的徒弟。」乍听之下,好像愿心还没有退。
只是时间又经过了七、八年,这段期间我还是不曾见到他,后来他的朋友告诉我有关他的一些消息,听来生活似乎过得还不错;于是,我写了一封信,寄了一些资料给他,他也回了一封信来。
信中提到,他很抱歉,因为年轻时并没有真正认清自己想要做什么,现在则找到方向了,至于学佛,那就以后再说吧!
最近有一位居士来请教我,他说:「师父,我现在已经发了心,但是我很担心以后可能会退心。」
我说:「你才刚发心,就准备退心?」
他说:「不是!可是我这个人做事就是有三分钟热度的毛病,所以我现在虽然发了心,将来是不是能够继续就不知道了。」
我告诉他:「你可以天天发愿,不要发一次心就不再发,要天天早上起来就发愿,天天发愿,那么这个愿就不会退转了。」
后应学,至心礼我地藏菩萨摩诃萨,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得除灭恶业重罪,离诸障碍,资生众具,悉皆充足。
这段经文中提到,应该至心顶礼地藏菩萨摩诃萨,而且发愿,愿十方一切众生,很快除灭恶业重罪,离开所有一切障碍,顺利得到生活上所有的便利,没有任何缺乏。一方面是没有障碍,一方面是万事如意。
这是表示地藏菩萨的大慈悲力,只要我们礼敬地藏菩萨,就能达这个目的,不过,经中也强调,重点是不为自己求,是为众生求。所以,我们顶礼地藏菩萨摩诃萨,主要是希望众生得利益、得如意;如果自私地先为自己,然后才为众生,那么你自己的障碍就很重了。
次当称名,若默诵念,一心告言『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如是称名,满足至千,经千念已,而作是言:地藏菩萨摩诃萨,大慈大悲,唯愿护念,我及一切众生,速除诸障,增长净信,令今所观,称实相应。
这部经典中最后介绍的这个方法,是很容易修持的,就是一心称诵地藏菩萨的名号,或默念「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念满一千遍后再说:「地藏菩萨摩诃萨大慈大悲,唯愿护念我及一切众生。」便能很快灭除一切障碍,增长清净的信心。
所谓「摩诃萨」,指的就是大菩萨、伟大的菩萨的意思。
《占察经》的基本法门是十善
接下来要谈的是在平常生活中,若想具体修行地藏法门,应该要实践《占察善恶业报经》所说的「十善」法门:
言十善者,则为一切众善根本,能摄一切诸余善法。言十恶者,亦为一切众恶根本,能摄一切诸余恶法。
十善跟十恶是相对的,修十善就能够不造十恶业,不造十恶业至少不会堕落到三恶道,即地狱、恶鬼、畜生道里去,而能在人间天上享受人天的福报。另外,十善法也是一切菩萨六度万行的基础,也可以说是成佛的基本,因此十分重要。
所谓的十善是指「身三、口四、意三」。身三,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等三种身体行为的善法;口四是指我们的语言,有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四种善法;意三是指心的行为中,有不贪欲、不瞋恚、不愚痴三种善法。
贪欲、瞋恚、愚痴,又称为「三毒」,如果能够心没有三毒,身没有三业,口没有四过,那就是十善。法鼓山正在做「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的工作,也是要从推行十善法开始,因为心清净三毒就不生,口清净则四过不起,身清净则三恶业不造,人间净土就在我们面前出现了。因此,想要净化人心、净化社会,推行十善法,就可以达成这个目的。
很多人将佛法说得很高深、很玄,讲得教人听不懂,让人觉得高不可攀,其实那是不实际的,如果能够把十善法实践得很彻底,贪瞋痴三毒没有了,那么就算还没成佛,也是大菩萨了。
《占察经》的离怯弱法
当知初学发意求向大乘未得信心者,于无上道甚深之法,喜生疑怯。我常以方便,宣显实义而安慰之,令离怯弱,是故号我为善安慰说者。
地藏菩萨有另外一个名字:「善安慰说者」,之所以有这样的称呼,是因为他能够安慰一些胆小、缺乏勇气发愿成佛的众生,使得他们不再恐惧学佛。
如何安慰呢?地藏菩萨总是开示最殊胜、最妙乐的法门,但是这些成佛的法门,需要积功累德,不断的难行苦行、自度度他,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成就。因此,很多胆小的众生就心生畏惧,而地藏菩萨就很慈悲告诉他们不要担心,不要害怕。
其实一般的人就是这种钝根、心量小的人,我见过一些很聪明、反应很快的人,他们认为自己是利根的人,当他们来修行的时候,最初一定会问:「请问师父,要修多少时间可以开悟?」这就如同有人问:「进入小学几年以后可以毕业?进入大学几年以后可以得到硕士、博士学位?」
在美国有一次就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回答他:「这个不能保证。」
他又问:「既然不能保证,那我学它做什么?」
我告诉他:「一切都可以保证,但开悟不能保证,修行到后来一定会开悟,至于会在什么时候开悟,我不能打包票。」
他又问:「像我这样利根的人,都不能打包票吗?」这种人实际上就是钝根的人,因为他等不及,还没有入学就准备要毕业。
修行是不能光凭时间长短来论断,要看过去所积聚善根是深厚抑或浅薄,以及学佛以后是否有修福、修慧、修定、持戒,是精进还是松散。就因为这其中的差别很大,所以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只要工夫到了,就能够水到渠成,一定可以开悟,也一定可以成佛。
只可惜众生总是缺乏耐心毅力,听到需要花这么长的时间修行,有这么长的道路要走,就会举双手投降说:「那么我暂时不修行了,再过一段时间,等我能修的时候再说吧!」其实这是很不划算的,就好像明明已经看到岸了,还说离岸太远,不想上岸,或逃避问题,想过一段时间再回岸上去,结果反而离岸愈来愈远。
空无自性
一切诸法,本性自空,毕竟无我、无作、无受、无自、无他、无行、无到,无有方所,亦无过去、现在、未来……无有生死涅槃,一切诸法定实之相而可得者。
又说:
烦恼生死,性甚微弱,易可令灭,又烦恼生死毕竟无体,求不可得,本来不生,实更无灭。自性寂静,即是涅槃,如此所说,能破一切诸见,损自身心执着想故,得离怯弱。
地藏菩萨对于这些怯弱的众生,总是很慈悲的安慰他们不要怕。这两段经文很长,其实说的只有一个字「空」。
地藏菩萨告诉我们,不要认为时间好长、修行好难、罪业好重,不要这么想,因为一切诸法都是空的,没有一样是真的,所以时间、空间都是假的。若能把一切当成空的、假的,那么历经无量无数阿僧祇劫,广度一切众生,也等于没有这样的事,既然如此还有什么好怕的?
但是也不要误解,佛法所说的空,不是和有相对的空,而是超越于空与有的概念,不执着任何一边,才是真空。烦恼的现象都是因缘所生暂时的现象,它的本性是空的,不是真有那个东西。如果能够了解这个道理,心中就不会有恐惧,也不会受烦恼所束缚了。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讲记
第二部有关地藏菩萨大愿法门的经典是《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以下略称《十轮经》),这部经是收在《大正藏》第十三册,以下分四点来介绍。
地藏菩萨的功德
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地藏,已于无量无数大劫,五浊恶时、无佛世界,成熟有情……是地藏菩萨摩诃萨,有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殊胜功德之所庄严。
这段经文描述的是释迦牟尼佛在讲述《十轮经》的法会上,如何向在场的听众介绍地藏菩萨。世尊说,地藏菩萨经历无量无数的大劫,而在我们五浊恶世,以及还没有佛出世的世界中,广度众生,使众生得度、成熟有情。
所谓的「劫」,有大劫、中劫、小劫之分,二十个小劫为一个中劫,四个中劫为一个大劫,这些在我写的《正信的佛教》一书中,有很清楚的解释,以下则简单的解释。
「大劫」,这是指宇宙经历的一次成、住、坏、空的生灭过程,从没有到生成为有,到稳定,又到毁坏,最后又归于空、没有;换句话说,历经一次的一生一灭,就是一个大劫。
至于「中劫」,就是成劫、住劫、坏劫、空劫。从没有到有叫做「成」;完成之后就是「住」,住的意思就是停留在一种稳定的状态;然后会进入毁坏的阶段,叫做「坏」,破坏到最后又归于空,这便是「空」劫的阶段。经过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就是一个大劫,足见大劫的时间是非常长的。
「小劫」,是从人寿八万四千岁算起,每一百年减一岁,减到人的寿命只有八岁;然后又会渐渐增长,从八岁起每一百年增加一岁,一直增加到八万四千岁,如此一减一增的漫长时间,就称为一小劫,那也是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在《十轮经》中提到,地藏菩萨于无量无数大劫之前,就已经在五浊恶世中广度众生,从以上的说明来看,这是多么漫长的时间!
「五浊恶世」这个名词,在《佛说阿弥陀经》里面也曾经出现过。五浊,即是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浊是骯脏、污染的意思。我们所处的这个
世界,就称为五浊恶世。
「劫浊」是指受到时间的影响,众生不能永远住在这个世界中。前面我们提到,在宇宙成住坏空四个中劫里,只有「住劫」期间是众生可以居住的,其他时段中则无法供人居住;可是即便是在住劫期间,还是不断有种种来自环境的磨难,对众生造成伤害与灾难,这也是「浊」。
「见浊」是指众生的看法、见解多半是不清净的,也就是自私的、愚痴的、邪恶的,可是却还以为自己的意见、想法是正确的,例如有一些宗教家、哲学家、政治家,都会主张他们的思想和见解是最正确的,否定或贬抑别人的看法,使得抱持不同见解的人之间产生斗争、战争。
举例来说,自古以来就有一些政治思想家,自己虽然没有打仗、没有杀人,可是在他们的思想中,却教人用杀人、战争的方式来革命、夺权,由于这种思想的出现,蛊惑很多人的想法,便以为战争是对的,因此而让人类受到很大的灾难,这便是「见浊」最典型的例子。
其实,就算观念、见解上没有歧异,人类还是会互相斗争、互相残杀。往往只是因为有了思想上的冲突,或受到某些思潮的鼓动,就会形成组织,以团体对团体的方式,发动具有歼灭性、毁灭性的战争,造成死伤无数、血流成河,这都属于「见浊」。
一般人总是认为自己之所以会有烦恼,都是因为现实生活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人事物的不顺利、不圆满所造成的。实际上烦恼是源于自己的身心无法平衡,特别是心理观念的不平衡,因此产生了贪、瞋、痴、慢、疑、嫉妒、怨恨等等的烦恼,既自害又害人,既自伤又伤人,这些痛苦就叫做「烦恼浊」。
不过,也不必害怕烦恼的生起,换个方向想,它也正是修行的入手处,或是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精神学习地藏菩萨,以发愿来帮助烦恼的断除。
「众生浊」是说众生总是生生灭灭,生灭不已,每一生都是在受报的过程中,又造作新的业,如此不断地造业受报,始终在生死中来来去去,打滚、兜圈子非常的可怜,如果不靠佛法,就永远无法超越。
「命浊」的命是寿命的意思,生命是非常脆弱的,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死亡,没有绝对的安全与保障,人们因为贪生而怕死,经常生活在恐惧之中,这就是「命浊」的事实和现象。
《十轮经》中提到,地藏菩萨非常慈悲,修行的功德早与佛等齐,却选择不住在清净的佛国净土之中,而发愿永远在五浊恶世,以及没有佛出世的世界度众生;而在没有佛出世的世界度众生是尤其困难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以台湾为例,五十余年来,经过许多法师、居士努力弘法,使得今天凡是有法师或居士说法,都会有上百人乃至上千人去听;有关佛教的书籍,也都可以有不错的销售,然而这样的好成果,不是一天就能达到的。如果过去五十年间,没有人从事弘扬佛法的工作,突然有一位法师讲经说法,是不可能一下子就吸引几百、几千人来听讲。这就如同在有佛出世的世界度众生比较容易,在无佛的世界度众生就很难了。由此也可以体会到,专门在无佛世界度众生的地藏菩萨,真是一位伟大的菩萨。
地藏无尽誓愿
(地藏菩萨)
曾于过去无量无数殑伽沙等佛世尊所,为欲成熟利益安乐诸有情故,发起大悲、坚固、难坏、勇猛、精进无尽誓愿,由此大悲、坚固、难坏、勇猛、精进无尽誓愿增上势力,于一日夜、或一食顷,能度无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数诸有情类,皆令解脱种种忧苦,及令一切如法所求,意愿满足。
这段经文是释迦牟尼佛介绍地藏菩萨所发的誓愿,叙述发愿的场景、原因及誓愿内容。世尊说,地藏菩萨是在过去无量无数如同恒河沙那般多的佛面前,发下宏誓大愿,以无比坚固的愿力成熟、利益一切众生,度一切有情,让他们从种种烦恼忧苦中解脱,所求、所愿皆能满足。
每尊佛下生人间,都经过很长的时间,例如从释迦牟尼佛出世,到下一尊弥勒佛成佛,要历经五十七亿六千万年;若以我们所处的这个「贤劫」为例,共有一千尊佛要出世,但是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四尊佛出世──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还有九百九十六尊佛尚未出现。
正因为地藏菩萨在那么多尊佛之前发了如此宏大的誓愿,所以力量相当强,在一日一夜,或一顿饭的时间,就能够度「百千俱胝那由他」数量的众生。
「俱胝」在印度是用来形容数量达千万或亿,「那由他」是千亿或百万的意思,「无量百千俱胝那由他」,是无量百千万亿、无法计算的意思。
而且,他不仅是度人,还要度尽六道中的众生,在人度人、在天度天、在畜生度畜生、在饿鬼度饿鬼、在地狱度地狱。
地藏菩萨为什么能在一日一夜之间,乃至于吃一顿饭的时间,就能度那么多的众生?因为他用的是分身、化身。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即说到地藏菩萨出现在忉利天宫说法的会场时,有「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狱处分身地藏菩萨,俱来集在忉利天宫」。因为地藏菩萨发了大悲誓愿,所以能化身或分身百千万亿身形,救拔一切苦难众生。
经文中同时又说到,地藏菩萨能使一切「如法所求」的众生,意愿满足。「如法所求」有两层意思,第一是依循经典中所说的方式修持地藏法门;第二是如同所有经典所说,要在因果的原则下,祈求佛菩萨,佛菩萨就能够让我们满愿,若是所希望求得的动机和目的不合因果,地藏菩萨是不会助他如愿满足的。例如有人求地藏菩萨给他一个杀人劫财的便利,或希望求得「大家乐」的明牌,这些不如法的祈求,当然就不可能如愿。
地藏菩萨循声救苦
地藏菩萨也像观世音菩萨一样能循声救苦,分身无量百千亿来度脱所有一切众生。度众生,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为众生消除种种灾难障碍,第二类是帮助众生得到善果的利益;也就是说一种是除障,另一种是生善,以这两种方式帮助众生离苦得乐。
就好比一个贫病交迫的人,应该一方面调养身体、安顿衣食,另一方面修学佛法,增长智慧,勤做义工行布施,增长福德,以此福慧双修。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种种希求忧苦逼切,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如法所求,离诸忧苦,随其所应,安置生天涅槃之道。
这段经文主要是说,如果有灾难、苦难,只要诚恳称诵地藏菩萨的名号,同时恭敬供养地藏菩萨,便能如法所求,离苦得乐。
「离诸忧苦」是指远离一切的灾难、苦难、障碍,身无病苦,心无烦恼,环境清净和平,死后则能生天,甚至得解脱,进入涅槃。
此外,在《十轮经》中还提到了与众生相关的种种苦难问题,地藏菩萨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治解决的修行法门,前提就是要至心称念、供养、归敬地藏菩萨。
若诸有情,饥渴所逼……乏少种种衣服、宝饰、医药、床敷及诸资具……爱乐别离、怨憎合会……身心忧苦,重病所恼……互相乖违,兴诸鬪诤……若诸有情,闭在牢狱,杻械枷锁,检系其身,具受众苦,有能至心称名、念诵、归敬供养地藏菩萨摩诃萨者,一切皆得解脱……
经文中说到,如果有人受饥渴,没有衣服穿,缺乏日常用品,没有贵重的饰物,病痛缺乏医药,睡觉时没有床铺、被子,只要称念地藏菩萨圣号,就能够满愿。
如果有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必须与恩爱的人分离,所谓的生离死别;怨恨的人又常常见面,所谓的冤家路窄。有这两种苦产生,也是要称念地藏菩萨圣号,修地藏菩萨法门,就能够免除这种痛苦。
心里有忧愁苦恼,身体有各种病痛,或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产生摩擦、彼此斗争,也应称念地藏菩萨圣号。
经文中又说,如果有人被关在监牢里,被各种刑具束缚着,例如手铐、脚镣、枷锁等加身,不自由、不自在,这个时候也应称念地藏菩萨。对于这一点,很多人可能觉得很奇怪,如果称念地藏菩萨后,关在监牢里的人都能得到释放,那犯罪、犯法的人,全部都不需要判刑了,因为判刑等于没有判。
这可以由两方面来解释,第一种是冤狱,受到误判,无法脱身者,可以称念地藏菩萨,就能洗刷清白。另一种是真的犯了罪,正在受刑,这是应该受的,但心里很痛苦,如果持诵地藏菩萨名号,就不会那么痛苦了;或是本来要判重刑的,法官或司法单位,看他真心忏悔改过,可能给他一个机会,重罪轻罚,这也是念地藏菩萨有了悔过改善之心所带来的结果。
另外,在这部经典中也说,如果一个人身心疲倦、气力不足;生来残障,诸根不具;或是心理不正常,有精神障碍的现象;或者被外来的鬼灵干扰,或者烦恼很重,包括贪欲、瞋恚、愚痴、愤恨、嫉妒、骄慢、邪见、睡眠、放逸、怀疑等;或是遇到水灾、火灾、风灾、山崩、地震;以及遇到毒蛇、毒虫、吃到毒药,或害了种种疑难杂症;又或者遇到恶鬼,诸如夜叉、罗剎、恶兽、猛兽等,只要至心称念地藏菩萨圣号,就能免除这些灾难,这都是因为地藏菩萨的宏大悲愿。
在此,要提醒大家,不要只是求地藏菩萨给我们消灾免难,也要学地藏菩萨发大悲愿,并照着去做,自己必会增长智慧与慈悲,也能够持戒、修定、修慧,如此便能自利利人,也才能够真正生天,得真解脱,早日成佛。否则仅仅是求现生的私利而念地藏菩萨的圣号,虽然也有用,但仅属于自利信仰的层次,不是伟大究竟的地藏法门。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一般人最熟悉的一部地藏法门经典,不但文字优美、内容丰富,而且将地藏菩萨救度众生的本誓愿力和慈悲,介绍得非常清楚。
佛在忉利天宫为母说法
这部经典是说释迦牟尼佛到忉利天宫为母亲说法,而地藏菩萨也到了忉利天,因此释迦牟尼佛就为同在忉利天听法的会众们介绍地藏菩萨。
根据经典记载,佛母摩耶夫人在释迦牟尼佛降生之后没几天就往生了。其实摩耶夫人本身就是一位菩萨,她来到人间,是为了要迎接释迦牟尼佛,借着她的怀胎,诞生一位将来要成佛的太子──悉达多太子。这个功德很大,所以她在往生之后,很快就生到忉利天宫,享受天人的福报。
至于地藏菩萨为什么也会有因缘来到忉利天宫?因为释迦世尊到忉利天为母亲说法,是为了尽一份孝道,而地藏菩萨在因地时,有两世以上曾经是孝女,所以地藏菩萨也出现在忉利天释迦牟尼佛说法的集会上。
「忉利天」位在欲界之中,欲界一共有六个天,由下而上依次是: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及他化自在天。一般人认为生天就是得解脱,可是从佛法的立场来看,生天仍在三界之中,还没有得到解脱。
地藏誓愿与称名功德
佛告文殊师利:吾以佛眼观
(此云集海会之大众数)
故,犹不尽数。此皆是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已度、当度、未度,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
这段经文中讲「已成就、当成就、未成就」,意思是说有的众生虽然能够生忉利天,但还没有得解脱;其中也有一些从他方世界而来,或在我们地球世界已经证得罗汉果的人,那是已经成就的人。
在此法会上,佛告诉文殊师利菩萨,从十方无量国土聚集而来的听众实在非常多,他们都是与地藏菩萨因缘深厚,而受其度化的众生,有的已经得度,有的正被度化,有的还没有被度,有的已经得解脱了,有的还没有得到解脱,有的则尚在解脱道上努力地修行。
(文殊师利菩萨问)
地藏菩萨摩诃萨因地作何行、立何愿,而能成就不思议事?
文殊师利菩萨接着就问世尊:「地藏菩萨在过去究竟是怎么修行的?发了什么愿,而能够成就这么多的众生呢?这实在是不可思议啊!」
为什么文殊师利菩萨说「不可思议」?因为来到忉利天宫参加法会的众生实在太多了、无量无数,多到连释迦牟尼佛用他的佛眼,都没有办法看得清楚、数得完,而他们都是因为地藏菩萨而得度的众生,所以说是不可思议。
(佛言)
地藏菩萨证十地果位以来,千倍多于上喻……此菩萨威神誓愿不可思议,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菩萨名字,或赞叹、或瞻礼、或称名、或供养,乃至彩画刻镂塑漆形像,是人当得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恶道。
释迦牟尼佛接着还是针对文殊师利的问题来回答,也等于是介绍地藏菩萨,在久远以前,就已经是十地菩萨,被他所度的众生数量,要比这次在忉利天宫法会上所出席的会众,还要多上千倍。接下来世尊又指出,只要能修持地藏法门, 就能够生到三十三天去,而且永不堕恶道。
一般人在生天后,一旦人天福报享尽还是会堕于人间,或堕入三恶道,所谓三恶道就是地狱、恶鬼、畜生三道。但是只要修持地藏法门,便可保证永远不再生于三恶道;并且能够在三十三天出生一百次,之后离开娑婆世界的六道轮回,得到解脱。
至于地藏法门是什么呢?又要怎么修?经文说,只要在听到地藏菩萨的圣号,能赞叹、瞻礼、称名、供养。「赞叹」的意思,是说当听到地藏菩萨的名字,便称赞他的慈悲愿力,能让我们众生得到救济,颂扬地藏菩萨实在是世间的明灯、娑婆的慈航等,这都是赞叹。
「瞻」和「礼」可以说是同一件事,但若严格区分,也可说是两回事。瞻是瞻仰,在地藏菩萨的形像前,我们很虔诚地瞻仰,「礼」则是礼拜地藏菩萨的形像。另外,对着地藏菩萨的圣像合掌、问讯、低头,这也叫做瞻礼。
「称名」就是称诵地藏菩萨的圣号,可以称「南无地藏王菩萨」,或「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或只称「地藏菩萨」。
「供养」则是拿我们吃的、穿的、用的等种种来供养。实际上,菩萨并不需要我们的供养,而是我们需要以虔诚恭敬的心,拿出自己认为最珍贵、重要的东西来供养,而且供养之后,还要把它们布施出去。
「彩画」是指用五彩或七彩的颜色,描绘地藏菩萨的形像,或是用木头雕刻,用泥、陶等材质来捏塑地藏菩萨像。
过去因为印刷业不发达,要得到佛像很难,现在印刷技术很普及,佛像的印送十分方便,有时候甚至过于大量。所以,现在我主张印制要适量,否则大家不知珍惜,到最后变成废纸,不但失敬、浪费,也不符合环保。
度尽众生方成佛道
接着说明地藏菩萨的特出之处,在他所发的誓愿中,明白指出自己要在度尽众生后,才愿意成佛道,这是其他菩萨所不能及的。一般菩萨都希望先成佛再来度众生,或是一边度众生,一边成就佛道,而地藏菩萨则要把所有一切众生度尽了,他才成佛。
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这段经文非常重要,它点出了地藏菩萨为什么在久远以前,早已是十地果位的菩萨,却到现在还没有成佛。释迦牟尼佛解释,在过去久远劫以前,当时地藏菩萨是一位有声望、有钱人家的儿子,也就是「大长者子」,看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的法相庄严,于是就问这么庄严的佛相是如何得来?
万行如来告诉地藏菩萨:「想要得到这样庄严的身相,应该要发愿,于久远劫,广度一切受苦的众生。」于是这位长者子就发了这么一个愿:「所有的众生成了佛之后,自己才成佛。」
孝女度母因缘
接着经文介绍了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经化身为孝女的因缘。
地藏菩萨在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像法时代中,曾经是婆罗门阶级的一位孝女,她的母亲死后堕入地狱,这位孝女变卖家产,买了香花和许多供品,来供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舍利塔,因此得以见到佛的形像。她一见到佛,就扑倒在地,哀求觉华定自在王佛,佛就告诉她:「你供养之后,早一点回去,在家里端正坐着,持念我的名号。」
她照着佛所说的去做,经过一日一夜,忽然见到自己的身体来到地狱,见到一位名叫无毒的鬼王告诉她:「你的母亲已经生天三日了,这是由于孝女供佛的功德。」并且又说:「不仅仅是你母亲从地狱得解脱,所有在无间地狱里的罪人,在这一天也都同时感到快乐,如同一起离开地狱,生到人间天上去一样。」
光目女发大愿度脱其母
还有一段经文,讲述的也是地藏菩萨过去生中化身为孝女的故事。
在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一尊佛出世,名叫清净莲华目如来,在他的像法时代,有一位福度众生的罗汉,遇到一位名叫光目的女人,她用食物来供养这位罗汉。因为她的母亲过世了,所以希望以供养阿罗汉的功德,来救度她的母亲。于是这位罗汉教光目一个方法,他说:「你可以用至诚的心,称念清净莲华目如来的名号,并且雕塑、绘画他的形像,如此不但你自己得到利益,你的母亲也会因此得到福报。」
光目女照着他的话去做,她的母亲因而得以离开恶道,转生到她的家中,成为她家中一位女佣的儿子。这个小孩出生就会讲话,他告诉光目女:「我因为在生时,有杀害众生、毁骂他人的过失,因此要受此果报。虽然,现在承蒙你供佛功德,转生为人,但仍然是一个下贱的人;而且到了十三岁便会死,死了之后又要堕入地狱。」
光目女听了她母亲这番话以后,感到非常难过,因此就对着空中,向着清净莲华目如来发愿,为了能救拔母亲,她愿意永远度脱所有三恶道众生,等全部的众生都成了佛,她才成佛。这也是大家所熟悉:「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这两句话的来由。
由于地藏菩萨是因为孝顺母亲而发了大愿心,也就是以孝女身而发愿度尽众生;因此在中国,农历七月份地藏菩萨生日,民众除了祭拜祖先,或参加与地藏菩萨相关的法会,同时为了表示孝道孝心,也都会诵念《地藏经》。
一王发愿永度众生
经文中叙述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尊佛叫做一切智成就如来,这尊佛在还没有出家的时候,是一位国王,与邻国的国王是很好的朋友,当时这位国王发愿:「希望早日成佛,然后再来度这些造恶的众生。」可是,邻国的国王却发不同的愿,他发愿要去度尽一切的罪苦众生,自己才成佛,这位国王便是地藏菩萨。所以,当一切智成就如来早已成了佛,而地藏菩萨到现在都还没有成佛,这样的慈悲胸怀真的是非常伟大。
病亡读经利益
经文中说到念诵《地藏经》的利益,是不可思议的。
经文中说,凡是家中有人生病,临命终时,或已经往生,应该为他念《地藏经》、供地藏像,修布施、做供养,乃至在七天之中,为他称念地藏菩萨的名号满一万遍,便能够使他在往后千万生中,都能出生在尊贵人家。
又如果每逢十斋日时,都能够念诵《地藏经》一遍,则现世的家庭中,便不会有种种的横祸或灾病,同时保佑家里衣食丰足。所谓十斋日,也有人说是六斋日,也就是在一个月之中,有六天或十天持守八关斋戒。
甚至只是听到《地藏经》中三个字、五个字或一个偈子、句子,现生就能得到安乐,将来百千万生之中,都会出生在富贵人家,而且相貌端正。
经中也提到,若由自己念诵《地藏经》,其中七分功德都是由自己所得,如果自己没有办法念,请他人念,再回向给自己,则读经的人可以得到其中的六分功德,而被超度、受回向的人,只能得到七分之一的功德。
所以,当自己身体健康、还能诵经、持念的时候,最好是自己诵读,每一分功德都是自己得到。有些人非常愚痴,父母过世了,自己不念经,反而出钱请人替他念经,这是非常不划算的,因为《地藏经》不纯粹是为了超度亡者。
结论
地藏菩萨的大愿法门,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法门,如果还没有固定修行法门的人,可以修地藏法门,因为它非常容易修持,只要供养、布施、赞叹、礼拜,以及诵经、持名,这些人人都做得到;而且这一法门可以使我们现生得到很多利益,最后一定能够成佛。
最后,期许大众都来学习地藏菩萨的精神,修行地藏菩萨的法门,也能一起分享地藏菩萨的功德。
(一九九五年七月九、十、十一日讲于农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