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传
天宝中,昌黎韩翊[2],有诗名。性颇落托[3],羁滞[4]贫甚。有李生者,与诩友善,家累[5]千金,负气[6]爱才。其幸姬曰柳氏,艳绝一时,喜谈谑,善讴咏[7]。李生居之别第,与翊为宴歌之地,而馆[8]翊于其侧。翊素知名,其所候问[9],皆当时之彦[10]。柳氏自门窥之,谓其侍者曰:“韩夫子[11]岂长贫贱者乎!”遂属意[12]焉。李生素重翊,无所吝惜。后知其意,乃具膳请翊饮。酒酣,李生曰:“柳夫人容色非常,韩秀才[13]文章特异。欲以柳荐枕[14]于韩君,可乎?”翊惊慄,避席[15]曰:“蒙君之恩,解衣辍食[16]久之,岂宜夺所爱乎?”李坚请之。柳氏知其意诚,乃再拜,引衣接席。李坐翊于客位,引满[17]极欢。李生又以资三十万,佐翊之费。翊仰柳氏之色,柳氏慕翊之才,两情皆获,喜可知也。明年,礼部[18]侍郎杨度擢翊上第[19],屏居间岁[20]。柳氏谓翊曰:“荣名及亲,昔人所尚[21]。岂宜以濯浣之贱,稽采兰之美乎[22]?且用器资物,足以待君之来也。”翊于是省家于清池[23]。岁余,乏食,鬻妆具以自给[24]。天宝末,盗覆二京[25],士女奔骇。柳氏以艳独异,且惧不免,乃剪发毁形,寄迹[26]法灵寺。是时侯希逸自平卢节度淄青[27],素藉[28]翊名,请为书记[29]。洎宣皇帝以神武返正[30],翊乃遣使间行[31]求柳氏,以练囊[32]盛麸金[33],题之曰:“章台柳[34],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柳氏捧金呜咽——左右凄悯——答之曰:“杨柳枝,芳菲节[35],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无何,有蕃将[36]沙吒利者,初立功,窃知柳氏之色,劫以归第,宠之专房[37]。及希逸除左仆射[38],入觐[39],翊得从行。至京师,已失柳氏所止,叹想不已。偶于龙首冈[40]见苍头以驳牛[41]驾辎[42],从两女奴。翊偶随之。自车中问曰:“得非韩员外乎[43]?某乃柳氏也。”使女奴窃言失身沙吒利,阻同车者[44],请诘旦[45]幸相待于道政里门。及期而往,以轻素结玉合[46],实以[47]香膏,自车中授之,曰:“当遂永诀[48],愿置诚念[49]。”乃回车,以手挥之,轻袖摇摇,香车辚辚[50],目断意迷,失于惊尘[51]。翊大不胜情。会淄青诸将合乐酒楼,使人请翊。翊强应之,然意色皆丧,音韵凄咽。有虞候[52]许俊者,以材力自负,抚剑言曰:“必有故。愿一效用[53]。”翊不得已,具以告之。俊曰:“请足下数字[54],当立致之。”乃衣缦胡[55],佩双鞬[56],从一骑[57],径造[58]沙吒利之第。候其出行里馀,乃被衽执辔[59],犯关排闼[60],急趋而呼曰:“将军中恶[61],使召夫人!”仆侍辟易[62],无敢仰视。遂升堂,出翊札示柳氏,挟之跨鞍马,逸尘断鞅[63],倏忽[64]乃至。引裾[65]而前曰:“幸不辱命[66]。”四座惊叹。柳氏与翊执手涕泣,相与罢酒[67]。是时沙吒利恩宠殊等,翊、俊惧祸,乃诣希逸[68]。希逸大惊曰:“吾平生所为事,俊乃能尔乎[69]?”遂献状[70]曰:“检校尚书[71]、金部员外郎[72]兼御史韩翊,久列参佐,累彰勋效[73],顷从乡赋[74]。有妾柳氏,阻绝凶寇,依止名尼。今文明抚运,遐迩率化[75]。将军沙吒利凶恣挠法[76],凭恃微功,驱有志之妾,干无为之政[77]。臣部将兼御史中丞许俊,族本幽、蓟[78],雄心勇决,却夺柳氏,归于韩翊。义切中抱[79],虽昭感激之诚[80];事不先闻,固乏训齐之令[81]。”寻[82]有诏:柳氏宜还韩翊,沙吒利赐钱二百万。柳氏归翊;翊后累迁至中书舍人[83]。然即柳氏,志防闲而不克[84]者;许俊,慕感激而不达[85]者也。向使柳氏以色选,则当熊、辞辇[86]之诚可继;许俊以才举,则曹柯、渑池之功[87]可建。夫事由迹彰,功待事立。惜郁堙不偶[88],义勇徒激,皆不入于正。斯岂变之正[89]乎?盖所遇然[90]也。
* * *
[1] 作者许尧佐,唐德宗时人,曾任太子校书郎、谏议大夫等官职。
本篇故事,也见于唐人孟启的《本事诗》,可能是根据真人实事而加工的。
作者描写韩翊和柳氏的悲欢离合,情节曲折动人。李生见柳氏爱上了韩翊,就促成他们的结合,使“有情人终成眷属”;许俊是一个勇敢而又机智的豪侠之士,他不畏艰险,代韩翊夺回柳氏,具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他们都是作者笔下的正面人物。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封建社会里,妇女是没有独立的人格的。尽管李生同情柳氏和韩翊的相恋,只不过把她像货物一样地赠送给韩翊;当韩翊要去求取功名时,也就置柳氏于不顾。柳氏在变乱中欲求保身而不可得,竟被沙吒利强行劫去;后来,又被许俊夺了回来。任人摆弄,毫无自主之权,这一遭到侮辱与损害的女性的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妇女悲惨的命运。
此外,作者所写的军人,是那样飞扬跋扈。一个立有战功的武将,就可以在京师横行无忌。当柳氏被夺回,事情败露之后,封建最高统治者并不敢予以处分,反而给予大量的金钱以为“抚慰”。这又暴露了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黑暗情况。
明人吴长儒、清人张国寿,曾根据这一故事,先后编写了《练囊记》和《章台柳》两剧。
[2] 昌黎韩翊:“昌黎”,古郡名,约辖今辽宁辽河以西大小凌河中下游地区,郡治在今辽宁义县。“韩翊”,一作“韩竑(hóng)”,唐代名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北朝时,韩姓为昌黎郡望族,所以这里称为“昌黎韩翊”。
[3] 落托:同“落拓”,见前《任氏传》篇“落拓”注。
[4] 羁滞:流浪在外而不得意、没有办法。
[5] 累(lěi):积累、积蓄。
[6] 负气:以气节自负的意思。
[7] 善讴(ou)咏:会歌唱。
[8] 馆:招待吃住的意思,作动词用。
[9] 所候问:来拜访问候的人。
[10] 彦(yàn):英俊豪杰之士。
[11] 夫子:对人的敬称。
[12] 属意:看中了。
[13] 秀才:唐代秀才的地位高于明经、进士,但这一科目于高宗时废止,后来却以秀才通称一般文士和应考进士的人。
[14] 荐枕:犹如说侍寝。
[15] 避席:古人席地而坐,“避席”,就是离开座位,表示恭敬、客气。
[16] 解衣辍食:“解衣”,脱衣,意思是把自己的衣服给人穿;“辍食”,停食,意思是把自己的食物给人吃:形容待人有恩惠。
[17] 引满:把酒斟满在酒杯里,举起酒杯来,都可以叫做“引”。“引满”,把杯里斟满的酒喝干了。
[18] 礼部:唐代中央政府里的六部之一,是主管礼仪和学校贡举的官署。
[19] 上第:唐代考选制度,明经依成绩分上上第、上中第、上下第、中上第四等,进士依成绩分甲第、乙第两等。这里“上第”,指明经的上上第或进士的甲第。
[20] 屏(bing)居间(jiàn)岁:闲住、隐居了一年。
[21] 荣名及亲,昔人所尚:由于自己闻名,使得父母妻子也分享光荣,这从来就是人们所重视、希冀的事。意指中举做官,父母妻子就可以获得封赠了。
[22] 岂宜以濯浣之贱,稽采兰之美乎:“濯浣”,洗衣一类的事情。“濯浣之贱”,做洗衣一类下贱工作(封建时代轻视体力劳动,所以这样说)的女人,柳氏自指的客气话。“稽”,迟留,引申作耽误解释。“采兰”,比喻皇帝征用贤士。《晋书·皇甫谧传》,皇甫谧辞不做官,在给皇帝的奏疏里有“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的话,典本此。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因为我一个女人,耽误了你的上进做官。
[23] 清池:唐县名,在今河北沧州东北。
[24] 自给:自己养活自己。
[25] 天宝末,盗覆二京:“盗”,指安禄山,胡人,当时的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掌握兵权,很得唐玄宗宠信。“覆”,颠覆、攻陷。“二京”,长安和洛阳,唐代的西京和东京。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攻下长安和洛阳,自称“雄武皇帝”,国号“燕”。唐玄宗逃往四川避难。
[26] 寄迹:存身。
[27] 侯希逸自平卢节度淄青:“侯希逸”,唐营州(今辽宁锦州市西北)人。“平卢”、“淄青”,均唐代方镇名。平卢治所在营州,领平卢、卢龙二军,榆关守捉、安东都护府,约在今河北滦河下游以东,辽宁大凌河以西地区。淄青治所在青州,后移郓州,辖淄、青、齐、棣、登、莱六州,约在今山东黄河下游,泰山、鲁山、沂山及安邱、高密二县北部以北地区。侯希逸原为平卢节度使,肃宗(李亨)末年,因受史朝义的压逼,就南保青州,为淄青节度使,但名义仍包括平卢在内,称淄青平卢节度使。
[28] 素藉:“藉”,“狼藉”的省词,形容纵横交错,到处散布的样子。《史记·蒙恬列传》:“籍于诸侯”,就是指声名狼籍(同“狼藉”)散布到各国。这里“藉”引申作听说、知道解释,“素藉”,犹如说久仰。
[29] 书记:唐代管理函牍章奏之类文件的幕僚,有如后来的秘书、文书。
[30] 洎(jì)宣皇帝以神武返正:“洎”,等到。“宣皇帝”,指唐肃宗,他死后的“尊号”里有一个“宣”字。“以神武返正”,意思是由于他的“神明英武”,因而恢复政权,回到长安为帝。
[31] 间(jiàn)行:微行、暗地里行动。
[32] 练囊:丝织的提囊。
[33] 麸金:碎金、砂金。
[34] 章台柳:“章台”,汉代长安街名。当时柳氏留在长安,这里以“章台柳”喻柳氏,语意是双关的。
[35] 芳菲节:“芳菲”,指花草。“芳菲节”,花草芳香盛开的时节,指春季。
[36] 蕃将:唐代任用各族投降的将领为将,称为“蕃将”。“蕃”,同“番”字。
[37] 宠之专房:最蒙宠爱,独获宠幸的意思。语出《后汉书·安思阎皇后纪》:“后专房妒忌。”
[38] 左仆射(yè):唐代设左右仆射,是尚书省的副长官(尚书省的长官为尚书令,因为唐太宗〔李世民〕做秦王时,曾任这一官职,后来就不再设置),和侍中、中书令共同主持中央政务,通常是宰相的位置。
[39] 入觐:到京城里谒见皇帝的专词。普通人相见也可称“觐”,如后文《南柯太守传》篇“又不令生来觐。”
[40] 龙首冈:即龙首山,也称龙首原,长安北一座不高的土山。汉、唐时,在上面建筑城郭宫殿,山地就更平坦了。有横冈很多。
[41] 驳(bó)牛:杂色的牛。
[42] 辎(zi píng):后面有门的车子叫做“辎”,没有门的车子叫做“”。“辎”,泛指车辆。
[43] 得非韩员外乎:岂不是韩员外吗。“员外”,本是唐代编制以外的官名,后来也作为对人的敬称。
[44] 阻同车者:被阻于同车的人,意思是因为同车的另有他人,所以不便深谈。
[45] 诘旦:第二天早晨。
[46] 合:同“盒”字。
[47] 实以:填满了。
[48] 永诀:永别。
[49] 愿置诚念:希望留着做一个永久的纪念,也可作希望放弃想我的念头解释。“置”,有安放、废止二义。
[50] 辚辚:车行声。
[51] 失于惊尘:在尘土飞扬里消失了。
[52] 虞候:本隋代东宫禁卫官名,唐代藩镇以亲信武官为都虞候、虞候,有如后来的侍从副官。
[53] 愿一效用:愿意为你帮一下忙。
[54] 请足下数字:请你写几个字,指写一张便条或一封信,意谓这样才可以取信于柳氏。“足下”,对人的敬称。
[55] 衣缦胡:“缦胡”,武士系帽的绳子。“衣缦胡”,犹如说穿了军装。
[56] 鞬(jiān):弓囊箭袋。
[57] 从一骑:跟随着一个骑马的卫士。
[58] 造:到。
[59] 被衽执辔:“被”,同“披”字。“被衽”,披着衣襟。“执辔”,拉着马缰绳。
[60] 犯关排闼:“关”,指大门。“闼”,指里面的小门。“犯关排闼”,冲进大门,又闯进里面的小门。
[61] 中恶:得了急病。
[62] 辟易:因惊恐而后退。
[63] 逸尘断鞅:马在尘土飞扬中奔驰,连马鞅也断了,形容马跑得快。“鞅”,夹贴在马颈两旁的皮条。
[64] 倏(shu)忽:很快的样子。
[65] 裾(ju):衣的前襟。
[66] 幸不辱命:幸而没有辱没你的使命,犹如说没有给你丢脸。
[67] 相与罢酒:大家为了这件事,连酒也喝不下去了。
[68] 诣希逸:到侯希逸那里去,意思是把事情经过告诉他,请求他帮忙、庇护。
[69] 吾平生所为事,俊乃能尔乎:意思是说,行侠仗义,是我平生所做的事,许俊也能够这样做吗。“尔”,如此、这样。
[70] 状:向上陈报事实的文书叫做“状”。
[71] 检校尚书:“检校官”是品级高于本职的加衔。“检校尚书”为检校官中的一种。唐代制度,对任某一实职而有功绩的官员,可以另加给品级高于其实职的官衔,是一种有荣誉而无实权的政治待遇。例如六品官可以给予一种特定的五品职加衔,实际上他还是执行六品官的职务,但却取得五品官的资格,而且可以穿着五品官员的制服。当时对外官,尤其是武将,往往多给予京官的加衔,以示荣宠。这里“检校尚书”和下文“金部员外郎”、“御史”,都是韩翊以书记的资格取得的加衔。
[72] 金部员外郎:户部里主管库藏金宝和度量等事务的官员。
[73] 久列参佐,累彰勋效:做了僚属很久,而且屡次表现功绩。
[74] 乡赋:唐代由州郡保送士人进京参加考试叫做“乡赋”,就是“乡贡”。
[75] 文明抚运,遐迩率化:由于国家的“文教”昌盛,安抚百姓,使得远近的人都被“感化”了。这是恭维封建最高统治者的话。“遐迩”,远近。
[76] 凶恣挠(náo)法:任意凶横,扰乱法令。
[77] 驱有志之妾,干无为之政:“驱”,逼迫,引申作强劫解释。“有志之妾”,指柳氏,她剪发毁形,图避强暴,故称为“有志”。“干”,冒犯、破坏。封建时代,统治者以“德”服人,不用刑罚,政事简化,叫作“无为而治”,也就是“无为之政”,统治阶级人物就把这种统治政策说成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这里是恭维皇帝的话。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由于沙吒利劫掠妇女的行为,把当时的“无为之政”破坏了。
[78] 族本幽、蓟(jì):本是幽、蓟一带的人。“幽”,幽州,也称范阳郡,约辖今北京市、武清和霸州等地区,州治在今北京市。“蓟”,蓟州,也称渔阳郡,约辖今河北遵化、丰润以西和蓟州以南等地区,州治在今蓟州。
[79] 义切中抱:怀着仗义之心。“中抱”,中怀、内心。
[80] 虽昭感激之诚:虽然表现了激于义愤的心意。
[81] 固乏训齐之令:自然是缺少严明的教令。还是侯希逸责备自己不能事先约束部下的话。
[82] 寻:不久。
[83] 中书舍人:唐代中书省里为皇帝起草诏书、诰命等文件的官员。
[84] 志防闲而不克:心想守着礼教,不为外界所诱惑,而没有能做到。“防闲”,防备阻止。
[85] 慕感激而不达:只知道向往义愤的行为,却不通晓事理,就是下文“不入于正”的意思。
[86] 当熊、辞辇:皇帝坐的车子叫做“辇”。历史故事:汉元帝(刘奭〔shì〕)看斗兽,有一头熊忽然跑出来了,冯倢伃(女官名)就急忙上前,当着熊站着,免得它伤害元帝。又汉成帝(刘骜)要和班倢伃同车游园。班倢伃推辞说:古来贤君都有名臣在侧,只有桀、纣这些亡国之君,才宠幸女色。如果我和你同车,岂不是同他们差不多吗?均见《汉书·外戚列传》。
[87] 曹柯、渑(miǎn)池之功:指曹沫、蔺相如立功的故事。“曹”,曹沫。“柯”、“渑池”,均古地名。柯城在今河南内黄县东北,渑池,在今河南渑池县西。《史记·刺客列传》:春秋时,鲁国和齐国打仗,鲁国打败了,割地求和,与齐国在柯地会盟。当时鲁将曹沫拿着匕首和齐桓公讲理,结果齐国把侵夺鲁国的土地都归还了。又《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当时秦强赵弱,秦王当场叫赵王鼓瑟,以示羞辱。赵臣蔺相如随即也威胁秦王,要他击缶,不然,就要和他拼命。秦王没有办法,只好照做。秦国到底没有占到上风。
[88] 郁堙不偶:埋没不得意的意思。“偶”,偶数(双数)。古人迷信,认为偶数吉利,奇(ji)数(单数)不吉利,因而把运气不好叫做“不偶”。
[89] 变之正:“变”,权变、从权的意思。“变之正”,由于环境的关系,从权办理,是权变中的正道。
[90] 所遇然: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以致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