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啸虹生诗钞

邱菽园诗集叙
关灯
护眼
字体:
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

生海外蛮荒之地,当冠岁绮靡之年,遘君国非常之变,而能毁家纾难[1]、指囷赠周瑜[2]者,难其人矣。假若其人,未必能卓荦观群书、华妙工词章也。吾门人海澄邱炜萲菽园,乃兼而有之。

当庚子之变,吾游星坡,主菽园之家。[3]唐才常举义师,实赖焉。[4]党人多托命于菽园,虽不幸败,而忠义之气、雄杰之姿,与张良之破产救秦[5]奚异焉?太白曰:“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震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6]岂非为菽园写赠者?天下英雄,固不以成败论也。

菽园冠举于乡,才名噪一时,遭逢不时,豪志不展,遘国多难。那拉在位,则受党人之疑;民国大乱,遂绝仕进之意。养晦肥遁,抱膝长吟,于是豪情胜概,一寄于诗。所谓“独寐寤歌,永矢不过”[7]者,非耶?

菽园既好学能诗,虽僻陋在夷,而藏书甚富,无学不窥。口诵掌故、古今文词,滔滔若悬河。其为诗,滂博[8]天葩,雄奇俊迈,兴会飙发,秾郁芬芳。盖其天才之俊逸,与时事之迁移,合而成之。沈寐叟[9]尚书叹赏之,谓可争长中原,北方之学者莫能先也,或与黄公度京卿[10]骖靳联镳[11]焉。然其诗正集,尚久郁而未发于世,其与世之一得炫名者,盖亦远矣。

吾索其近作,菽园谓正集未编,手写此钞来沪,皆游戏之作,然多有寄托。其奇情壮采,浓姿活态,勃窣而郁怒,清深而馨嫮,自发逋峭于行间,读者可论世而知其人也。即论书法,亦复遒逸俊妙,驰骋于国朝诸名家。吾门能诗者甚夥,若麦孺博、潘若海、谭复生、唐黻丞、林暾谷[12],皆以雄才远志,妙解诗词。中道往矣,惟菽园与我独存,而万里远隔,望海怀思。为序其诗,我劳云何。

壬戌[13]秋,康有为[14]

【校注】

[1]毁家纾难:康有为《万木草堂遗稿》卷二本作“毁家纾楚难”。语出《左传·庄公三十年》:“斗谷於菟为令尹,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

[2]指囷赠周瑜:用“指囷相赠”典,喻慷慨资助。囷,圆形的谷仓;指囷,指着谷仓里的粮食,表示要捐赠给他人。典出《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

[3]“当庚子”句:1900年(清光绪庚子年)8月14日夜,西方列强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亡西安,中国陷入险遭瓜分的空前灾难,史称“庚子之变”。这一年,戊戌政变后遭清廷通缉而亡命海外的康有为,因邱菽园之邀,流寓新加坡和马来亚。康氏于2月2日至8月28日居新加坡,先后住在邱菽园的恒春号店铺之客云庐和邱氏寓所恒春园之南华楼等处。

[4]“唐才常”句:唐才常(1867—1900),字伯平,又字黻丞,号佛尘,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著名活动家。曾任《湘学报》《湘报》主笔、长沙时务学堂教习。戊戌政变后流亡日本,与康有为、梁启超策划回国起兵勤王。1899年返沪创建自立会,组织自立军,旋于汉口谋发动自立军起义,事败被捕就义。“举义师”即指唐才常组织自立军、起兵勤王之事。而勤王活动的经费,主要来自邱菽园的巨额捐献。

[5]救秦:“救”字疑误,当为“锥”。此处用张良“破产椎秦”典。《史记·留侯世家》载:秦灭韩,韩人张良为韩报秦仇,悉以家财求客刺秦始皇,“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6]“太白”句:太白,即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唐玄宗时曾供奉翰林,诏翰林院。有《李太白集》传世。此处引诗系节录李白五古《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7]“独寐寤歌,永矢不过”:出自《诗经·卫风·考槃》;“永矢不过”应为“永矢弗过”。这是一首隐士的赞歌,宋朱熹《诗集传》则认为是赞美“贤者隐处涧谷之间”。寤歌,醒后自歌;矢,同誓;弗过,不要忘记。

[8]滂博:同“磅礴”。

[9]沈寐叟: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巽斋,别号乙盦,晚号寐叟、癯禅等,浙江嘉兴人。近代著名学者、诗人。清光绪六年(1880)进士。历任刑部主事、江西广信知府、安徽提学使等,张勋复辟时授“学部尚书”。有《海日楼文集》《海日楼诗集》等。

[10]黄公度京卿: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人。近代著名诗人,诗界革命的最早倡导者。历任中国驻日、英、美诸国外交官,驻新加坡总领事。后官湖南长宝盐法道,署按察使,积极参加戊戌变法,后被革职。著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等。京卿,清代对各衙门高级官员的尊称。

[11]联镳:原作“联鏕”,“鏕”字误。

[12]“吾门”句:麦孺博,即麦孟华(1875—1915),字孺博,号伤心人、聋僧人,广东顺德人。1891年入长兴学舍拜康有为为师,后参加“公车上书”,戊戌政变后流亡日本,协助梁启超创办《清议报》。词章绵丽沉郁,有《蜕庵诗词》三卷。潘若海,即潘之博(1874—1916),初名博,字若海,又字弱海,广东南海人。弱冠从戎,稍长入康有为创办之万木草堂受学,后在民政部为官,1914年入冯国璋幕,参与反袁称帝。以词名,著有《弱庵词》一卷。朱祖谋合刊潘之博与麦孟华二人诗词为《粤两生集》。谭复生,即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在长沙倡办时务学堂、主办《湘报》,宣传变法维新;被授予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新政事宜,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其诗慷慨悲凉,亦能奇丽,收入后人编《谭嗣同全集》。唐黻丞,即唐才常,亦擅诗,所作重情性,慷慨激昂。诗多散佚,遗作收入《唐才常集》。林暾谷,即林旭(1875—1898),字暾谷,号晚翠,福建侯官人。清末维新志士,被授予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新政事宜,为“戊戌六君子”之一。诗为同光体,取径苦涩幽僻,卓然成家,遗著有《晚翠轩遗诗》二卷。

[13]壬戌:原作“壬戍”,“戍”字误。原版干支年“戌”“戍”不分,后径改不注。

[14]康有为: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生、更甡等,广东南海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晚清改良派代表人物。1891年后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收徒讲学,1895年发动“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宣传维新思想。1898年帮助光绪帝进行变法。戊戌政变后流亡日本、南洋和美、欧等地,组织保皇会,主张开明专制,反对革命。1913年归国,成为保皇党领袖。康有为著述繁富,除了思想和学术之外,在诗词和书法艺术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著有《南海先生诗集》等。

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