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啸虹生诗钞

《啸虹生诗钞》卷第二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庚子(1900)

吉隆坡旅夜书感

帘钩半卷月明斜,露柳惊啼子夜鸦。种得名花三百盎,花开时节正离家。

吉隆道中寄罗姬星洲〔六首〕

惊闻四海无家日,我独何心赋式微。春水方生桃叶渡[1],伯劳燕子自分飞。

路入南天南又南,蛮云低逐浪花酣。春温箐密芦笙杂,避地何缘筑佛龛。

田横孤岛[2]接天涯,霸气人存百载思。(有叶来[3]者,为是地昔年侨民魁率,尝力战土酋,克之。)东望渤泥闾里侠,证盟犹共比丘尼。(前明林道乾[4]领众出海,后实赘勃泥土酋家,终王其国,随来女眷有出家焚修者,今尚留古庵遗址。)

《周官》矿氏[5]久榛芜,筚路黄人效载驱[6]。八骏夙传三万里[7],西池益地此新图。(英女君维多利亚之世,其政府勤牧属地,吉隆亦在近年始隶英辖。)

庞公[8]妻子堪偕隐,络秀聪明汝最娇。软语如闻雄略激,驿亭钟动坐中宵。

八部天龙[9]赴道场,打包行脚似僧郎。(侨商每邀余演说)义熙甲子[10]编游卷,到处桃源到处乡。(旬日前为己亥腊尾,北京宫庭因戊戌变政之迁怒,将行废立以示威。电耗传来,闻于新年决定改元曰某某,中外愤慨,侨商相约削其年号不书。)

【校注】

[1]桃叶渡:在南京秦淮、青溪两水合流处。晋朝王献之送其爱妾桃叶于此,并作桃叶歌三首,故而得名。

[2]田横孤岛:田横,秦末原齐国贵族,后起事自立为齐王。汉朝建立后,率部属五百人逃亡海岛。汉高祖刘邦派人招抚,被迫赴洛而于途中自杀;其部属闻之,亦全部在岛上自杀。事见《史记·田儋列传》。后以“田横岛”指忠烈之士亡命之处。

[3]叶来:即叶亚来。叶亚来(1837—1885),又称叶德来,广东惠州人,流寓新加坡。曾任马来西亚吉隆坡甲必丹,率领当地侨民反抗柔佛王排华,先后平定柔佛和槟榔屿,后受命任吉隆坡地区行政首长。他是吉隆坡的开埠功臣,被称为“吉隆坡王”。

[4]林道乾:林道乾,后改名悟梁,广东澄海人,明时海上武装势力首领。嘉靖末年为明军所败,退至台湾基隆,后受招抚。后又率众往暹罗北大年(在今泰国南部,《明史》亦作“渤泥”),受到北大年国王赏识,娶国王之女,与众部下定居其地,并掌管大年港。

[5]《周官》矿氏:《周官》即《周礼》,儒家经典,记载周代官制与百官职守。矿氏,即矿人,负开矿职责之官。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写道:“《周官》‘矿人’,汉代铁官,开矿之法久矣。”然查《周礼》,并无“矿人”或“矿氏”之说。疑是康氏误记,而邱氏沿袭之。

[6]“筚路”句:指华人矿工对开发吉隆坡的筚路蓝缕之功。吉隆坡于1857年开放锡矿,吸引大量来自中国的矿工来开矿采锡,由此而发展起来。

[7]“八骏”句:八骏,传说中周穆王驾车用的八匹骏马,能日行三万里。据《列子》《穆天子传》等载,穆王曾乘八骏马车西游至昆仑山,西王母宴之于瑶池。唐李商隐《瑶池》:“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瑶池又称西池。

[8]庞公:庞德公,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名士,偕妻女隐居于鹿门山,采药以终。

[9]八部天龙:佛经中常见的“护法神”,诸天和龙神为八部众的上首,故称。

[10]义熙甲子:“义熙”是东晋晋安帝的第四个年号。《宋书·隐逸传》称:陶潜“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

二月十六日星洲夜宴,示同席诸君〔五首〕

星洲名士多于鲫,此是新亭善哭歌[1]。风雨一春花事懒,十千沽酒奈愁何。

明灯锦幄按红牙,缨络垂垂宝相花。岛上风云楼上月,三生缘法会龙华。

买天不晓轻黄金,对酒当歌赋子衿[2]。我有龙泉[3]思解赠,每为君故独沉吟[4]。

笙歌如沸酒如泉,乐引千杯共谪仙。宫女开元犹在否?重谈天宝乱离年。[5]

英雄老去未能闲,铁笛春风度玉关。残月酒醒何处是,一声声破念家山[6]。(家仙根[7]进士自乙未台湾义军失败后,避地居粤,至今年始来游南洋。)

【校注】

[1]“此是”句:用“新亭对泣”典。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借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2][4]“对酒”句、“每为”句:出自汉末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3]龙泉:即龙泉剑,又名龙渊剑,中国古代名剑,诚信高洁之剑。传说系春秋战国时期两大剑师欧冶子和干将联手所铸。

[5]“宫女”句:天宝为唐玄宗后期年号,天宝末年,发生安史之乱,出现天宝危机,玄宗幸蜀,两京沦为丘墟,繁华不再,大唐盛世而衰。唐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其二论吴梅村诗云:“生逢天宝乱离年,妙咏香山长庆篇。就使吴儿心木石,也应一咏一缠绵。”

[6]“一声”句:念家山破,词牌名,原为唐大曲,内容原写久处边地思家念国之情。其当为唐代“大曲”中“入破”的一遍。又说,南唐李煜自度曲。今失传。

[7]家仙根:即丘逢甲。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号蛰仙,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台湾苗栗县人。清光绪进士,授工部主事。辞职不就,返台任教于衡文、罗山、崇文等书院。清廷割让台湾后组织义军护台抗日。失败后内渡,回广东兴办教育。武昌起义后出任广东军政府教育部长、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议员。邱菽园列其为“诗中八友”之一。著有《岭云海日楼诗钞》。

后夜宴即席作[1]〔四首〕

楼台天半起笙歌,岛上风云感慨多。倘遇德星书太史[2],广寒宫阙托微波。

海外真看更九州[3],依人王粲复登楼[4]。可怜一片南溟月,双照卢家有莫愁[5]。

银屏记曲渺愁余,酒令惊看军令如。快意有人殷祝福,教锄非种任朱虚[6]。

群花次第拂春风,十万金铃代化工。我爱信陵魏公子[7],从来儿女出英雄。

【校注】

[1]诗题:此四首系邱菽园在宴请丘逢甲席上所作。1900年,丘逢甲偕王晓沧(恩翔)应广东保商局之邀,为联络南洋各埠闽粤商民而有南洋之行,于3月18日(农历二月十八)抵达新加坡。丘逢甲有和诗《饮新架坡觞咏楼,次菽园韵》四首。

[2]德星书太史:古以景星、岁星等为德星,认为国有道有福或有贤人出现,则德星现。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四:“陈仲弓从诸子侄造荀季和父子,于时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内有贤人聚。”

[3][5]“海外”句、“双照”句:用唐李商隐诗《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句意。

[4]“依人”句:用“王粲登楼”典。王粲(177—217),字仲宣。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曾避战祸来荆州,依刘表,写下名篇《登楼赋》,以抒发感时怀乡之情。后用以咏叹流落他乡、失意怀土。

[6]朱虚:刘章,汉高祖刘邦之孙,封朱虚侯。《史记·高五王传》:章年二十,尝入侍燕饮,高后令章为酒吏。章自请曰:“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高后曰:“可。”顷之,诸吕有一人醉,亡酒,章追,拔剑斩之,而还报曰:“有亡酒一人,臣谨行军法斩之。”自是后,诸吕惮章。

[7]魏公子:战国时魏国公子魏无忌,号信陵君,战国四君子之首。《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述其从保存魏国的目的出发,礼贤下士,救人于危难的一系列活动。《太史公自序》言:“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行之。”

有赠〔四首〕

一碧门前柳,刘郎认种桃。幕纱莺坐稳,楼阁月临高。金勒黄骢马,檀心紫凤槽。闲评儿女气,销得少年豪。

小证三生影,香台对鬓鸦。福原兼慧果,才合忏风华。度曲黄金缕,藏春碧玉家。夜阑闲拥背,细数月痕斜。

宝靥开鸾镜,华妆试蝶衣。窥窗玉女少,出浴太真肥。庭槛霞初旭,芙蓉露未晞。卷帘梳洗罢,时为拂瑶徽。

抵得餐眠损,非时伴黛螺。明珰人绝代,罗袜影凌波。宛宛丁香结,绵绵子夜歌。小茶知汝似,诗笔共匀蛾。

元遗山[1]自注己诗,尝引唐人呼少女为茶,而不言所以。余按近人俞樾撰《曲园笔记》[2],谓茶字即宅家子之声转。俞氏精于字书之学,其言当可信。

【校注】

[1]元遗山: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金宣宗兴定年间进士,后有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金亡后隐居不仕,潜心著述。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2]俞樾撰《曲园笔记》: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书法家。曾任翰林院编修,后被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所著为《春在堂全书》。《曲园笔记》是俞樾根据所见闻的因果事例辑录而成的,大都是清咸丰到光绪年间的真人真事。

六月二十八夜,岛上茂林园伎筵感赋〔四首〕

蔡经夜宴侍方平,狡狯麻姑易目成。话到桑田三变海,金仙铅泪共纵横。(北京宫庭自五月起纵拳乱招外衅[1],孤注之祸已成。)

尔时大众给孤园,八部天龙绕世尊。缨络垂垂花雨散,阿难微笑佛无言。

锦幄明灯斝几巡,娉婷双倚掌中身。不分红拂同红线,要识奇人斩佞臣。(侍余二妓闻谈时事,亦动武容。)

野老麻鞋阻拜趋,年时天上寂笙竽。应怜孤岛同看月,南内何人唤念奴。

【校注】

[1]“北京”句:拳乱,指义和团运动;义和团原称义和拳。在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这场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直接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其高潮在庚子年(1900)。因其倡言“扶清灭洋”,乃为清廷守旧派所鼓励。义和团在京、津的暴力活动,成为西方列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线。

七月下浣,岛中得电报,具知联军陷京、两宫西巡近状[1]

孤注官家竟渡河[2],谁挥返日鲁阳戈[3]。箜篌起舞徒神妪[4],斑竹凄徨剩女娥[5]。阴昼长星侵玉座,秋风乔木纪金陀。有情到处堪沾臆,山鸟犹歌帝奈何。

【校注】

[1]诗题:1900年(清光绪庚子年)8月14日夜,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史称“庚子之变”。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偕王公大臣仓皇西逃,经山西太原至西安府,史称“两宫西巡”“两宫西狩”。下浣,指农历每月下旬。庚子年七月下浣,即公历8月15日至24日。

[2]渡河:典出乐府歌曲《公无渡河》(又称《箜篌引》)。东汉蔡邕《琴操》:“有一狂夫,披发提壶涉河而渡,其妻追止之,不及,堕河而死。乃号天嘘唏,鼓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后用以讽喻身罹险境却执迷不悟、不听劝告的行为。

[3]“谁挥”句:用“鲁阳挥戈”典。出自《淮南子·览冥训》所述春秋时楚国鲁阳公率军与韩国交战之事:“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之,日为之反三舍。”后用以谓力挽危局的手段。

[4]“箜篌”句:晋干宝《搜神记》卷四:“永嘉中,有神现兖州,自称樊道基。有妪,号成夫人。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舞。”唐李贺《李凭箜篌引》:“梦入神山教神妪,老渔跳波瘦蛟舞。”

[5]“斑竹”句:女娥,指娥皇和女英,中国古代传说中上古帝尧的两个女儿,同嫁帝舜为妻。相传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二妃往寻,泪染青竹,竹上生斑,是为斑竹。晋张华《博物志·史补》云:“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竹尽斑。”

秦中行在宫词[1]〔二首〕

霜颜阿母降金方,起舞帘前有汉皇。更喜宫中逢寿月,重翻秦历贺初阳。(秦以十月为岁首,西太后诞日在十月初十,闻欲仍京例举行贺典。)

云物凄清动玉墀,复绹翠被拂鞭丝。来朝走马思姜女[2],肠断西台对凤岐[3]。(光绪帝匆匆出京时,宫人皆弗获随从,所爱珍妃且因而投井以死。)

【校注】

[1]诗题:秦中行在,指“两宫西巡”在西安的行宫。秦中,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因春秋战国时地属秦国而得名。行在,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两宫西巡”于1900年10月下旬到达西安,1901年农历八月二十四日从西安起驾回銮。

[2]“来朝”句:出自《诗经·大雅·绵》第二章:“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公亶父,又称周太王,周王朝的奠基人;姜女,指公亶父之妃姜氏。此诗写周太王率族迁岐山周原,开国奠基之事。

[3]“肠断”句:西台,在今浙江桐庐西富春山严子陵钓台之西,元初宋遗民谢翱曾在此处为文天祥殉国祭奠哭悼,并作《西台恸哭记》。凤岐,用“凤鸣岐山”典。《竹书纪年》等载,周文王在岐山时,有凤凰来此栖息鸣叫,被认为是周兴盛的吉兆。

寄李伯元徵士(宝嘉)上海寓次[1]

地居溟渤易腥豪,三管衡量孰任操。快剪吴淞半江水,涤除脂夜放花毫。

【校注】

[1]诗题:《菽园诗集》初编卷一本诗题作“寄李伯元徵士兼示吴趼人李芷汀高太痴”。李伯元(1867—1906),字宝嘉,别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先后撰《庚子国变弹词》《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中国现在记》《海上繁华梦》等书十多种,其中《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徵士,指学行并高而不接受朝廷征聘的隐士。

对酒有怀陈宜侃[1]徵士(继俨)

我狂便欲狂上天,星洲酒价日万钱。甘醴之味本如水,思我故人陈无己[2]。相去日远秋草稀,零落黄花空白衣。即今慷慨邯郸市,更有何人和变徵。

【校注】

[1]陈宜侃:即陈继俨,字宜侃,又作宜庵,广东南海人。康有为万木草堂受业弟子,曾任澳门《知新报》撰述,后在美国檀香山任当地保皇会创办的华文报《新中国报》主编,与革命党《隆记报》大开笔战。1905年号召美国华侨联名上书清廷,请废美国华工禁约。后创办美国檀香山明伦学校并出任校长。民国后曾任广东清远县县长。

[2]陈无己:陈师道(1053—1102),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北宋著名诗人。官至秘书省正字。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著有《后山集》。

英吉利女君维多利亚挽词[1]

犯月金星掩夕曛,霸雌陈宝[2]迹空闻。昆仑桃树虚青凤,西土神谣哭白云[3]。益地早张阿母节,断鳌终见女娲坟[4]。朝来河上蛟龙会,虺虺雷声泣雨纷。

【校注】

[1]诗题:亚历山德里娜·维多利亚(alexandrinavictoria,1819—1901),英国女王,1837年继位,在位64年。其统治时期,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在英国历史上也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1901年1月22日去世。

[2]霸雌陈宝:用“雌雄陈宝”典。陈宝是传说中的神物,《列异传》称“得雄者王,得雌者霸”,即认为得其雄者可以成王,得其雌者可以成霸。后以此典借指称霸、霸权。

[3]“西土”句:用西王母作“白云谣”典。《穆天子传》卷三载:“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4]“断鳌”句:用“断鳌立极”典。《列子·汤问》云:“然则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喻匡时济世,功业宏伟。

即席示客

寒云孤月正当天,六曲屏张坐绮筵。古佛化身来百亿,群龙作骑遍三千。江关词赋兰成感[1],岛国扶馀李靖缘[2]。销得烦忧惟酒盏,不妨主醉客陶然。

【校注】

[1]“江关”句:化用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句:“烈士暮年宜学道,江关词赋笑兰成。”兰成,即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初仕梁,出使西魏时恰梁灭,被留长安,后仕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因长期羁留北方,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

[2]“岛国”句:用“风尘三侠”典。据《虬髯客传》所述,虬髯客后入扶馀国自立为王。见诗钞卷一《星洲纪遇》“绝爱”句注。

辛丑(1901)

北游客归,为说外国联军统帅瓦德西[1]入据仪銮殿[2],遗火致灾始末

高秋仙掌郁苍茫,袍袴何人扫御床。零落觚棱金爵影,纵横胡地白羊王。老臣肺腑谁长乐,故事帘衣此未央。竟有内廷成茂草,徒闻博士唾披香。铜驼卧棘铜环冷[3],玉虎牵丝玉树凉。殿上早栖乌颔白,宫中莫唱竹枝黄。东华晓雾迷鸳瓦,西极繁霜拂雉墙。最是骊山烽火痛,又看楚炬爇咸阳。[4]

按,自西太后[5]辛丑回宫后,特就此故址再构□房[6],改题曰“佛照楼”,费帑赀百五馀万元始成,为宴会外国公使夫人之所。此是后事,诗中故弗及之。

【校注】

[1]瓦德西:即阿尔弗雷德·格拉夫·冯·瓦尔德泽伯爵(alfredgrafvon waldersee,1832—1904),在中国通称瓦德西。德国人,曾任德意志帝国总参谋长。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他被任命为联合部队总司令。在他到达中国之前,联军已占领北京。

[2]仪銮殿:清代慈禧太后在北京西苑过冬的居所,光绪十四年(1888)建成。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将西苑作为军占地,联军统帅瓦德西住仪銮殿,后因失火殿毁。慈禧太后辛丑(1901)回宫后另择一地重建,即今之怀仁堂。

[3]“铜驼”句:用“铜驼荆棘”典。典出《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铜驼,即铜制的骆驼,古代置于宫门外。形容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

[4]“最是”句:用秦末项羽火烧阿房宫事。《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攻入咸阳后,“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秦宫室指阿房宫,在咸阳骊山。因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故称“楚炬”。

[5]西太后:即慈禧太后。慈禧(1835—1908),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清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在同治、光绪朝三度临朝称制,掌握清代朝政四十多年,是清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6]□房:“□房”,前一个字原版模糊,不能辨认。

女伶游美玉置酒旗亭,邀余尽觞,即席题赠[1]

旗亭韵事落人间,卿汝能歌万仞山。解道断肠何处是,黄河如带九回环。

【校注】

[1]诗题:此诗用唐人“旗亭画壁”故事。唐薛用弱《集异记》载,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一日,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有梨园伶官奏乐而歌。于是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辞多者,可以为优矣!”先有二伶分别唱王昌龄、高适诗,最后,“诸妓中紫衣貌最佳者……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唱王之涣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题赠黄郎〔三首〕

郎名阿湘,隶粤剧普长春[1]部,有俏丽之品目。

蛱蝶雌雄莫认真,樱桃妒煞女儿身。檀槽一曲登场立,粉黛三千顾影频。愿复鄂君移翠被[2],得留荀令伴芳裀[3]。长春仙苑多琼树,此是天南第一春。

征歌我久负闲情,隔岁风怀一夕生。俏影试呼香扇坠,新词别拟丽人行。仙云子晋[4]来缑岭,朝雨何戡[5]唱渭城。便是莫愁君不见,迷离乌兔未分明。

万羽丛中一鹤翔,天风吹下旧霓裳。舞衣乍解调蛮语,素面初呈洗艳妆。璧月当头悬宝鉴,琼枝写影袭沉香。莲花消受薰风惯,池上于今有六郎[6]。

今人均知莫愁为古美妇之名,然袁枚《随园随笔》[7]杂引汉代故书,知古男子亦有名是者。

【校注】

[1]普长春:马来西亚吉隆坡的粤剧组织。

[2]“愿复”句:用“鄂君被”典。鄂君子晳,春秋时期楚国令尹,楚灵王之弟。西汉刘向《说苑·善说》载,子皙泛舟水上,有一划船的越人暗生倾羡,便作《越人歌》以求交欢尽意;鄂君即“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唐李商隐《碧城》之二云:“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

[3]荀令伴芳裀:荀令即荀彧。荀彧(163—212),字文若,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为尚书令,故称荀令。史载其好熏香,久而久之身带香气。《襄阳记》载:“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

[4]子晋:即王子乔,中国神话人物。相传为东周时周灵王的太子,名晋,字子乔。喜吹笙作凤凰鸣,被浮丘公引往嵩山修炼,后升仙。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称其曾乘鹤驻缑岭山头,举手谢时人。

[5]何戡:唐长庆时著名歌者。唐刘禹锡《与歌者何戡》诗:“旧人唯有何戡在,更与慇勤唱《渭城》。”

[6]六郎:原指唐武则天男宠张昌宗,后用为咏莲之典。《旧唐书·杨再思传》:“易之之弟昌宗以姿貌见宠幸,再思又谀之曰:‘人言六郎面似莲花;再思以为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也。’其倾巧取媚也如此。”张昌宗行六,故云。宋陆游《荷花》诗:“犹嫌翠盖红妆句,何况人言似六郎。”

[7]袁枚《随园随笔》: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清代著名诗人、诗论家。乾隆年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又外调做官。辞官后在江宁(今江苏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筑室定居,改名“随园”,世称随园先生。著有《随园诗话》《小仓山房文集》《小仓山房尺牍》《新齐谐》《子不语》等。《随园随笔》是他撰写的笔记。

壬寅(1902)

年来京洛故人颇有见招者,既谢却之,漫成此诗〔三首〕

一掬啼烟泪,愁多不当春。双栖卢少妇,独立李佳人。古镜天中月,飞花世外津。莫言银汉隔,有女正窥臣。

北渚芙蓉色,南湖风日滨。时传青鸟信,犹动紫骢尘。暮雨潇潇曲,遥峰浅浅颦。多情共明月,碧落许通津。

谁筑芝田馆,玄芝赋感甄。[1]星辰看昨夜,云雨本明神。绝代青溪小,伤心越女贫。梢头折杨柳,杨柳苦禁春。

【校注】

[1]“谁筑”句:用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感甄”旧说。此说谓,曹植曾求甄氏女,后女归曹丕,即甄妃;及甄妃卒,曹植思之,因作《感甄赋》,即《洛神赋》。《洛神赋》有句:“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又“采湍濑之玄芝”。芝田馆,指甄妃所住馆舍。唐李商隐《可叹》云:“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宓妃即指甄妃。

次廖凤舒参赞席上韵酬赠[1]

搔首风前意自迟,春灯读曲酒盈巵。过江士易新亭涕[2],梦雨人劳本事诗。党籍销磨年渐老,行踪飘泊数偏奇。侧闻沧海横流甚,服轭难安况厦支。

廖为粤之惠州人,通中英文。其《游历星洲即席奉菽园》诗云:“良宵风月见邱迟,击节高歌共玉巵。别有牢骚非使酒,纵无哀乐也工诗。宋聋未破言犹在,秦劫能消祸已奇。我亦蚩蚩黄帝裔,郎当舞袖弱难支。”原注:“菽公两年前曾著刊一长文于上海《苏报》,曰《读〈黄帝本纪〉发挥保种主义》。”

【校注】

[1]题注:《菽园诗集》初编卷一本,诗题中“廖凤舒”作“廖凤书”;诗后无长注,另有短注云:“时余已解除《天南新报》社务。”廖凤舒(1865—1954),又名廖恩焘,别字风书,别号凤舒、忏庵。广东惠阳人,廖仲恺胞兄。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政治系毕业。先后任清政府和民国政府外交官,历任多国总领事。后辞职经商。1944年5月充任汪伪南京国民政府委员。1945年秋被捕入狱,获释后移居香港。工诗词,著有广州方言诗《嬉笑集》《粤讴》《扪虱谈室词》等。

[2]“过江”句:用“新亭对泣”典。见本卷《二月十六日星洲夜宴,示同席诸君》“此是”句注。

冶春词(为梁词史[1]咏也)〔三首〕

春光熏暖绣芙蓉,兰麝香恬度晚钟。一寸游丝怜合茧,十年瘦骨梦飞龙。风前读曲湘灵瑟,窗下啼烟玉女峰[2]。绝代明珰欲相寄,试灯时节忆云浓。

帘幙垂垂小雨丝,碧桃花下冶春时。子京半臂[3]劳添线,之涣双鬟[4]合赋诗。陪坐青衫人小谪,亲裁红豆岁相思。丹珠髻影香台畔,细数沉虬漏转迟。

自倚鸳鸯奏水仙,戏招胡蝶话红禅。银屏偷解丁冬珮,玉轴分题甲乙篇。荷叶露珠擎宛转,柳条晴絮绾缠绵。蓉塘即是青溪路,车走雷声薄晚天。

【校注】

[1]梁词史:当即后面诸篇所云之“姬人梁小芙”“梁姬”,生平不详。

[2]玉女峰:原作“玉峰女”,误。

[3]子京半臂:子京,即宋祁(998—1061),字子京,宋代文学家,官至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半臂,又称半袖,古时一种流行的宽口短袖掖衣。此处用“半臂忍寒”典故。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五载:宋祁多姬妾,某次他赴宴感觉寒冷,吩咐取半臂上衣,而各姬妾均派婢女送来,为避厚薄之嫌,他只好都不穿,忍冷而归。

[4]之涣双鬟:之涣,即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盛唐时诗人,豪放不羁,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此处用唐人“旗亭画壁”故事。见本卷《女伶游美玉置酒旗亭,邀余尽觞,即席题赠》诗题注。

鸳鸯曲(为梁词史祝也)

朝从鸳鸯塘,暮从鸳鸯隩。水从鸳鸯明,路从鸳鸯熟。朝来鸳鸯飞,鸳鸯自相逐。暮来鸳鸯栖,鸳鸯不独宿。鸳鸯盛文羽,鸳鸯有奇服。鸳鸯爱并头,鸳鸯同比目。霞为鸳鸯裳,花为鸳鸯屋。月为鸳鸯妆,风为鸳鸯沐。萍为鸳鸯开,莲为鸳鸯覆。澜为鸳鸯回,波为鸳鸯蹴。藻为鸳鸯裀,菰为鸳鸯菽。荇为鸳鸯萦,芙为鸳鸯馥。写入鸳鸯弦,绣作鸳鸯轴。鸳鸯意喈喈,鸳鸯情毣毣。见鸳鸯成行,都鸳鸯卅六[1]。鸳鸯今在梁,鸳鸯宜遐福。

【校注】

[1]鸳鸯卅六:新文学作家解释鸳鸯蝴蝶派时,每用“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来比喻。这两句是清末魏子安著《花月痕》第三十一回里韦痴珠的一声叹息,而魏子安则从清末陈文述《无题》诗“七十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而来。

以领巾赠梁词史,承许服之摄影遗余,嘉其慧心,诗以张之

领巾巧织网千丝,承汗迎风护玉肌。妆点梁清入明月,待留西子共鸱夷[1]。

【校注】

[1]“待留”句:西子,即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美女,姓施,出生于诸暨苎萝村,自幼随母浣纱江边,天生丽质,后为范蠡访得,由越国献给吴王夫差。鸱夷,指范蠡。范蠡,字少伯,又称范伯,曾自号“鸱夷子皮”,春秋后期越国政治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功成身退。《史记·范蠡传》称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号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世传吴灭后,西施随范蠡去。唐杜牧《杜秋娘诗》:“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

次韵戏答,时余谭次偶及返国之意,故末首及之〔三首〕

满天花雨闻香气,荡漾情丝贴绣痕。我愧樊川称觉梦[1],眼波能伺算酬恩。

春人杨柳黛痕轻,薄福翻妨艳福倾。闲倚香台磨耳鬓,难持净戒为钗声。

拥髻惺忪月影圆,箜篌解唱想夫怜。只愁朱字归丹谶,凄绝荥阳旧坠鞭[2]。

【校注】

[1]“我愧”句:樊川,即唐代诗人杜牧,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称。见诗钞卷一《星洲纪遇》“当筵”句注。觉梦,杜牧《遣怀》诗云:“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2]“凄绝”句:“荥阳”原作“荣阳”,“荣”字误。“荥阳坠鞭”典出唐代白行简传奇小说《李娃传》(又称《汧国夫人传》)。传写荥阳公子郑生到长安应试,与名妓李娃曲折的爱情故事。其中写对李娃一见倾心曰:“生忽见之,不觉停骖久之,徘徊不能去。乃诈坠鞭于地,候其从者,敕取之,累眄于娃,娃回眸凝睇,情甚相慕,竟不敢措辞而去。”

题姬人梁小芙画像

省识春人面,春风入画图。相思南国树,顾影玉幺奴[1]。乐府歌中妇,青溪爱小姑。最怜缣织短,未许妒蘼芜。

【校注】

[1]玉幺奴:玉奴,唐玄宗妃杨太真小名,后泛指美女。南宋杨万里《和祝汝玉作举子语之句》:“玉奴何必减花奴,省识春风作画图。”“玉幺奴”,原版作“玉么奴”;“幺”指排行最末的,“么”系其俗字。本书多用“么”,均改为“幺”,不注。

梁姬新迁院落见中庭素心兰初花并蒂,请赋

珠帘双卷玉为扉,兰草当轩媚夕晖。轻折未容桃李笑,幽探那许蝶蜂围。从移空谷知香色,莫向同心问瘦肥[1]。绝爱风前初燕影,湘波晴雪正交飞。

【校注】

[1]问瘦肥:原作“间瘦肥”,“间”字误。

鹦 鹉

鹦鹉南中产,窗前玉挂枝。惊寒禁月露,能语爱娇痴。驯狎开笼惯,相怜拊背迟。故山应有梦,文采岂无知。心巧羞长舌,声柔妒画眉。抛残红豆子,恨入绿幺儿。春老风前翮,秋凉浴后肌。说回天后听,经共太真持。睕睕频呼茗,喃喃解诵诗。聪明休自误,香稻足天涯。

星洲行乐辞(一名风月吟)〔四首〕

迎凉信有晚来冰,月阁风窗最上层。天遣良宵能不负,万花丛里万枝灯。

楼台天半倚危栏,谱得新词号广寒。荡入江风迷下界,将身比月万人看。

不奈风何与月何,花丛取次未蹉跎。风前丝竹花前月,征遍云仙一一歌。

羯鼓临风次第催,花痕随月上瑶台。频烦玉手亲擎到,劝尽群芳合酿醅。

题笺答友

中圣年时爱酒清,翩翩浊世负虚名。劳君诗句殷勤问,可许糟丘[1]共此生。

【校注】

[1]糟丘:积糟成丘。极言酿酒之多,沉湎之甚。战国尸佼《尸子》卷下:“六马登糟丘,方舟泛酒池。”唐李白《月下独酌四首》之四:“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女报》题辞[1]〔二首〕

天孙织锦号云章[2],手抉银河浴日光。化作蛮笺千万幅,青鸾报信为谁忙。

掷米成珠狡狯才,阿姑年少不须猜。等闲说与人前听,曾见桑田变海来。

【校注】

[1]诗题:《女报》,清末陈撷芬主编的报纸和月刊。陈撷芬(1883—1923),笔名楚南女子,湖南衡山人,曾任上海爱国女学校校长,留日女学生组织共爱会会长。陈撷芬于1899年冬在上海创办《女报》报纸,不久停刊,1902年续出《女报》月刊,次年改名《女学报》继续出版。《女报》专以妇女为对象,提倡女学、女权,内容丰富,在当时颇有影响。

[2]“天孙”句:天孙,织女星的别称。云章,语本《诗经·大雅·棫朴》:“倬彼云汉,为章于天。”称君主御书笔迹为“云章”。

生息热带诸古族,其婚仪有可异者,偶就所见纪以韵言

棕榈树下瘴云回,篝火神坛奏忽雷。帕首蛮姬跳月至,雕题乌鬼礼星来。新尝椰汁逾羊酪,细嚼槟榔拌蛤灰。夹道牛车缨络缦,蹋歌声里野花开。

癸卯(1903)

读《后汉书·和熹邓后[1]传》感而书此

邓后久专制,盈廷多不谅。慷慨起杜根,批鳞得无妄[2]。扑杀虽示威,土囊幸无恙。难掩外家亲,私忧怀过量。越骑纵无言,少主知怏怏。当日曹大家,宫中贤傅相。何亦习奄然,未闻章疏抗。岂其未可言,故言有弗尚。载诵蔚宗书,深明当时状。持权非幸己,焦心宁辞谤。首减大官钱,诸停将作匠。贵弟听乞身[3],仇家归逐放。夷考其生年,我更为惆怅。尔乃当茂龄,皇风思远畅。称制云终身,四旬实天丧。律以恒人情,宜乎无与让。嗟嗟今古间,临朝复相望。齿非和熹少,位竟飞龙亢。殉权逾四纪,徒贪天下养。况世异汉朝,债台劳外偿。奔走赴道涂,倾宫亡宝藏。搜括又取盈,甘砒同卣鬯。且莫哀生人,难为先业创。且莫吊穷黎,难为嗣子壮。感愤托谐辞,后来后居上。

借鉴古事对勘今情,所指何人,熟于近世史者自知之。

【校注】

[1]和熹邓后:邓后讳绥,东汉和帝永元七年(95)选入宫,后为贵人,十四年(102),立为皇后。元兴元年(105),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临朝。明年(106),安帝即位,犹临朝。永宁二年(121)三月崩。凡临朝十七年。《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论》云:“邓后称制终身,号令自出……至使嗣主侧目,敛衽于虚器,直生怀懑,悬书于象魏。”

[2]无妄:原作“旡妄”,“旡”字误。

[3]乞身:指辞官职。旧时视任官为委身事君,故称官员自请离职为乞身。北宋苏轼《玉堂栽花周正孺有诗次韵》:“故山桃李半荒榛,粗报君恩便乞身。”

病中自遣

西风消瘦剧黄花,不为苍生不为家。讳说色荒推病酒,聊参禅悦爱煎茶。尚能百辈容卿等,便到千春亦钵华。烟气怕浓情怕淡,月中灵药笑痴蟆。

病起偶成

风流小谴散花天,细细清宵抵醉眠。几日姬人调服散,一秋禅榻伴茶烟。翻劳篆祝花同命,暂遣琴停月待圆。彭祖容成从领取,未应功罪委婵娟。

酬陈香雪太史(海梅)[1],兼示林公孙惠亭(炳章)[2]

故国年来风雨深,江潭逐客狎微吟。剧怜美女伤谣诼,瘦尽腰肢力不任。

【校注】

[1]陈香雪太史(海梅):陈海梅(1850—1924),字香雪,号我园老人,福建闽县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与其子陈培锟同榜中进士,被点为翰林,后任浙江龙泉县知县。民国《厦门市志·流寓传》载:“海梅丁丑(1877)、己亥(1899)间,一再游厦,主余澧沅家。培锟既官厦道尹,遂寓厦鼓浪屿,加入菽庄诗社,与施沄舫、沈傲樵等相唱和。”

[2]林公孙惠亭(炳章):林炳章(1874—1923),字惠亭,福建侯官人,林则徐曾孙,陈宝琛女婿。清光绪进士,特点翰林,累迁至翰林院编修。后委为钦差大臣,回闽考察宪政,曾任福建高等学堂监督等。辛亥革命后出任福建军政府盐政督办,后任福建省财政厅厅长。

甲辰(1904)

自适〔六首〕

世上谁为知己,容得我狂真知。一任纷纷欲杀,风流贺监[1]吾师。

死后纷纶凭吊,生前渴欲无生。大呼古来作者,一杯一泪纵横。

第一史才司马[2],春秋窃比邱明[3]。解事终推游侠[4],当前酒熟刀鸣。

千古美人何许,便须识趣风华。吾爱东坡有妇[5],丰神亦足名家。

一代严滩[6]气节,汉廷妙用无穷。当时天子之贵,惜不令见乃公。

此中尚容百辈,馀技足了十人。从知卿用卿法,不妨吾爱吾真。

【校注】

[1]贺监:即贺知章。贺知章(约659—约744),字季真,唐代诗人、书法家。武则天证圣乙未(695)科状元,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官太子宾客、秘书监等职,因自号“秘书外监”。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唐李白《对酒忆贺监二首》句:“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2]司马:指司马迁。司马迁(前145—?),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撰成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

[3]邱明:《菽园诗集》初编卷二本作“丘明”。即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姓丘,名明,相传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左传》(《春秋左氏传》)和《国语》,《左传》多以史实解释《春秋》。被誉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

[4]“解事”句:司马迁《史记》有《游侠列传》,记述汉代著名侠士朱家、剧孟和郭解的史实,肯定游侠讲求信义、打抱不平的精神,赞扬其英雄气概。

[5]东坡有妇:东坡,即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嘉祐进士,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复任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此处用“东坡妇”典,苏轼《后赤壁赋》曰:十月之望,东坡与客玩月行歌,“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6]严滩:即严陵濑,在今浙江桐庐县南,相传为东汉严光隐居垂钓处。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