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周易今注今译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观 错大壮 综临

观1,盥2而不荐3,有孚颙4若5。

今注

1 观:卦名。朱熹说:“观者有以中正示人而为人所仰也。”

2 盥:古人在将祭祀之时必先洗手,以示尊敬。

3 荐:祭祀时奉献祭品。

4 颙:严正状。

5 若:与“如”字通义。

今译

观卦的现象,象征斋戒或参与祭祀时的盥洗,但不亲加荐祭,犹如已有孚信于人心,不必另行作为,只需齐庄中正以临观天下,如此便可以了。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古本无以字)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今译

彖辞说:位居上位的大观,犹如和顺的巽风,吹遍了大地,须要以中正而临观天下。观卦的卦辞说:“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这是说,下观其上,顺其风气的自然而大化流行。且看天地神圣而伟大的作用,四时(春、夏、秋、冬)自然而不至于差失其道的法则。所以圣人便效法它的精神,利用神圣的道德而设立教化,便可使天下人心自然信服归向。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1方观民设教。

今注

1 省:审视。

今译

象辞说:风行地上,这是观卦的现象。古圣先王们效法它的精神,省视各方,观察民情而设立教化的规范。

今释

本卦卦辞、彖辞、象辞的立论,都以卦名“观”字的含义来综合临卦的意义,构成一幅临观上古文化最重视的祭祀大典的图案。古礼的祭祀,包括天地山川鬼神的各种祀典,须以齐庄中正的诚敬,沟通人神之间的精神,不但是上古文化的重心,而且还概括政治教化不二的大业。但本卦的卦辞,从临卦的观念而立论,着重在观的一面,所以便比拟它为沐手观礼而不亲加荐祭的象征。彖辞与象辞,作进一步的说明,便以“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等意义,解释上古传统文化中祭祀神祇的思想背景。总之,无论卦辞与彖辞、象辞的立论宗旨,都以“风行地上”的观卦卦象,比拟如风气吹遍大地的景况,这是以人事的道理来解释象数的观念。从象数易学家的观点来说,观卦代表象征八月之卦。阴消阳长,秋风起兮,而大地万物渐至肃肃退藏的现象。它与阴消阳息,代表春阳二月,和风普及大地的大壮卦相错,便构成了春秋二季之际,可以普观生物化生不已的生命过程,体会到盈虚消长的图像。因此便把古代礼制中注重春秋二祭的大礼精神,与它配合比拟,便形成本卦以祭祀与神道设教等观念,作为它的说明了。

初六1,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今注

1 初六:是指观卦第一爻*的爻位而言。

今译

观卦的第一爻(初六),象征童子的观察,对于小人来说,没有什么灾咎的,如果对君子来讲,便有塞吝了。象辞说:所谓初六爻的“童观”,这是说它具有小人之道而言。

六二1,2观,利女贞。象曰:观,女贞,亦可丑也。

今注

1 六二:是指观卦第二爻*的爻位而言。

2 :与窥通用。在门中倾头而视,所见太狭的意思。

今译

观卦的第二爻(六二),象征偏狭的观察,利于女子的贞正。象辞说:所谓偏狭观察的“窥观”,形容它在门缝中偷看女子的贞节,这是一幅很丑恶的图案。

六三1,观我生,进退。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今注

1 六三:是指观卦第三爻*的爻位而言。

今译

观卦的第三爻(六三),象征观察我自己生存与进退。象辞说:观察我自己生存与进退,这是说它能反观而诚,总算还没有失去常道。

六四1,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今注

1 六四:是指观卦第四爻*的爻位而言。

今译

观卦第四爻(六四)的象征,可以观光于上国,有利于进用贤宾于王者的现象。象辞说:所谓可以观光于上国,这是说,它有尊重客卿的贤者的象征。

九五1,观我生,君子无咎。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今注

1 九五:是指观卦第五爻*的爻位而言。

今译

观卦的第五爻(九五),有观顾民生如我自己一样的象征,具有君子的现象,没有灾咎。象辞说:所谓观顾民生如我自己,这是说具有观顾民生大计的大我精神。

上九1,观其生,君子无咎。象辞说:观其生,志未平也。

今注

1 上九:是指观卦第六爻*的爻位而言。

今译

观卦的第六爻(上九),有反观它的民生的象征,具有君子的现象,没有灾咎。象辞说:所谓反观民生,这是说,其志远大还未能得其平的意义。

今释

本卦本爻的爻辞与象辞,都从卦名观字的重心出发,然后以爻变的现象而解说它的象征。例如,初六的“童观”,是以本卦内卦初爻动变为震,交错于☳雷☰天大壮的初爻,反综于☷地☱泽临的初爻。综合起来,便比拟它为“童观”,是小人之道。这是说,初六爻的现象,有以小概大的谬误。虞翻说:“艮为童,阴为小人。阳为君子。初位贱,以小人承君子,故无咎。阳优阴下,故君子吝矣。”虞说可能是他有感于当时世事的言论,虽然也很有理,但也不敢完全苟同。六二爻的“窥观。利女贞”虞翻与李鼎祚的解释,各有所长。如虞翻说:“临兑为女。窃观称窥。兑女反成巽。巽四五得正,故利女贞。艮为宫室。坤为阖户。小人而应五,故窥观。女贞,利。不淫视也。”李鼎祚说:“六二,离爻。离为目,又为中女。外互体艮。艮为门窥。女目近门,窥观之象也。”六四爻的“观国之光”是以本卦内卦的阴柔,将进而近于九五的阳刚,所以便以“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作比拟。虞翻认为“坤为国,临阳至二,天下文明。反上成观,进显天位,故观国之光。王谓五阳。阳尊宾坤。坤为用,为臣。四在王庭,宾事于五,故利用宾于王矣”。此外,六三爻的“观我生。进退”,九五爻的“观我生。君子无咎”,上九爻的“观其生。君子无咎”,可见本卦的六爻之中,而以“观生”作象征的比拟,占去一半。内卦的六三爻与外卦的九五爻,都以“观我生”为主。但象辞解释六三爻的“观我生”就从自我的反观,属于个人自我的现象,所以称它为“未失道也”九五爻的“观我生”是观顾国计民生的大我,才是君临天下,临观无私的大义。这是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的枢机,也便是本卦的重心所在。但“博施济众,尧舜犹病”,所以象辞对于上九爻的“观其生”便有“志未平也”的比拟。之所以《周易》下经起于咸、恒二卦,而以未济为其终结,便是显示人事的始终不能得其平也的道理。

综合本卦的卦象,以“风行地上”而成观,以及卦辞的“盥而不荐。有孚颙若”、彖辞的“圣人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完全是以观风教的临渐而化民成俗,然后至于有“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的德风,而形成六四的“观国之光”、九五的“观我生”的德风为极致。所以从卦象的大义而论,《周易》的观卦与大壮,就是尼山忧世而著《春秋》的精神所根据,岂但只以代表十二月、八月两月的月节象征而已。如果根据《周易》序卦所说:“物大而后可观也。故受之以观。”似乎仍有未尽的意思。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