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首页

禅非一枝花

第一卷法语
关灯
护眼
字体:
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

1.法语1

师谓众曰:汝等既此一会,更无别念,当体全空(注释全空:本处指一切皆空,不住一物)。有何疑滞叫着便应,拨着便转,更少何物,不肯自信。你二六时中(注释二六时中:指的是一天十二个时辰,二六时中就是一整天),无处不是观音手眼,无处不是普贤妙行。头头物物、总是佛事,人人各自赤洒洒(注释赤洒洒:赤条条,洒脱自在)底。若不自信,由你求得飞身放光,千般变化,与生死不相干。纵求得有个悟入,犹如石火电光,如清水中添一杓灰尘!自是非他,不知是饮丧命之毒药。汝今更不可外觅,但向无趣向、无巴鼻、无用力处拼命舍死,实无别法可得。只看日用动作处,是谁主张。汝若会得,自然解脱。

【今译】

师父对大众说:你们既然来这里一趟,就不要有别的杂念,应当一心一意地去体会不住一物的真正义旨,破除有、无的情思见解。做到放下一切,不论你们各自有什么疑惑,听到叫你就答应;见到拨你就转起来。你们说你们比别人缺少什么,总是不肯自信!要知道你们时时刻刻,哪里不是观音菩萨的手眼?哪里不是普贤菩萨的妙行?事事物物,都是佛事。人人各自赤条条、洒脱自在。如果你们总是不肯自信,就算你们求到个办法,能飞身放光、千变万化,都与生死毫无关系;纵然有所领悟,也好比石火电光,瞬间即逝!不去体会本来清净的自心,只向外驰求,就如在清水里面添一勺子灰尘,使本来清净的心反而不清净!又,如果只认为是自己的就对,是别人的就错,不知道这种想法就如喝了送命的毒药。你们现在再不要向外去驰求了,你们只需要向没有神通、无法把捉、无法用力的地方拼命去参悟,除此以外实在没有别的办法能得到佛法!再就是,你们只需要去看自己日常生活中,是谁在指挥自己?如果明白了是谁在指挥自己,你们自然就解脱了。

2.法语2

师云:世间无法,世出世间,透得这个无法,便知起处落处(注释起处落处:归宿)。这里若不知,定也不是慧也(注释定也不是慧也:定也不是智慧)、不是宗也、不是教也(注释不是宗也不是教也:意思是这不是宗旨,更不是宗教)、不是盖为(注释不是盖为:不是该为)、不识本心,所以名为狂妄。故经云: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从上佛祖,不传别法,直指人心。若不识本心,便向外求于妄,心中复生妄境,如邀空花,复结空果,纵经尘劫,不能成就。只为汝等根性迟钝,不能顿入,老僧今日不免向人假设方便,教你诸人当发信心,莫生疑障。二六时中,回光返照,遇境便看,语默动静,周旋往返,身心莫放。以悟为则,若到这步,更加精进,讨个下落。如是用心、如是返看、看来看去,头头独露,物物全彰(注释头头独露:物物全彰:事情真相露出来,万物来历看得清。头头,事情的条理。物物,每一物),万境不能侵,千魔不能入。悉无缝罅,明暗色空,了无彼此。大地山河、日月星辰,三际因缘(注释三际因缘:即三世因缘。“三际”是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造化(注释十方造化:即全体生命。十方从方位来说分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共计十个方位,从此引申出一个佛理:佛法照耀世界各地,不管你身处哪个方位,都能感受到佛光的普照。造化:生命,有时指福气),不滞纤毫。一个疑情,更无别念,若到这里正是参情结秀。虽然如是,更与一拶,复看个拶的是谁?使他进退无门,上下无路,直教水穷山尽,情忘见绝,豁然嚗地一声,识破娘生面目。大千沙界,顿入圆明(注释圆明:圆融)事理,佛法朗如杲日(注释杲日:昊日。杲,音“搞”,太阳明亮)。劫外今时,应用无方,始信得“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今译】

师父说:世间的佛法是“无”法,不论是出世间还是居世间都一样,领悟了这个“无”法与“有”法不二的佛法精义,也就知道了在日常生活中该从什么地方入手去落实佛法、体现佛法。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就一定不明白“慧”、不明白“宗”、也不明白“教”!做了自己不该做的事,不认识自己的本心,就叫做狂妄。所以佛经上说:“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从前的佛祖,不传别的佛法,就是一个“直指人心”。他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自己不认识自己的本心,就会向外寻求,反而使心中生出妄念。这好比开空花,结空果,纵然经历过劫难,也一定不能成就。因为你们根基不好、反应迟钝,不能一下悟入,老和尚我今天不免向你们强打比方、行方便,教你们树立信心,不要生出疑障。你们要做到时时刻刻绵密观照,遇到事情更要看个究竟。另外在语、默、动、静,来、去、往、返之时要处处管好自己的身与心,不要放纵。将开悟作为目标,如果明确了这个目标,就会更加精进地去讨一个彻底明白。这样用心、这样回头看,事理就自然地显露出来了!这时明白了佛法,即使遇到万种环境、千般妖魔都不能侵入我们的内心。明白了佛法智慧没有缝隙;明白了明与暗、色与空没有分别。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三世因缘,十方造化,这些对我们来说就没有一丝滞碍。如果到这里还有一丝怀疑,正是了结的好时刻,但是即使到了这时,也要再打一板,更回头看看这个被打的是谁。要逼使自己处于进退无门、上下无路、山穷水尽的地方,才会猛省;才会猛然认识到爹娘生下自己时的本来面目!这时浩瀚如河沙的大千世界顿时皆圆融于佛理,自己亲眼看见佛法明亮如昊日。在佛法遭遇劫难后的今天,我们却依然能处处受用无穷,这更使我相信“不是一番寒彻骨,哪能得到梅花喷鼻的香味”。

3.法语3

师曰:生不知来处,谓之生大;死不知去处,谓之死大;此个事最为要紧,所以古人如救头然。你等未出家时,乃知生死要紧,既得出家了,圆顶方袍,却去观山玩水,把生死全然不顾。若是眼里有筋、皮下有血的汉子,怎肯这般见解。去诸方参礼知识(注释参礼知识:拜访请教高僧大德),请个无意味话纳在胸中,三年五载,孤迥迥的深究。己躬更不回头顾脑,一等中下之流,一无所得。禅又不参,教又不看,昼夜打眠,放心自如,却言我是大了当的人!若恁么见解,千佛出世也救你不得(注释千佛出世也救你不得:意思是佛不救不觉悟的人)。苦哉苦哉。

汝等若要究明生死,须是发大丈夫之志,先要断绝攀缘、妄想、无明、人我、贡高(注释贡高:高傲)、我慢、谄曲、嫉妒,佛法杂论、眼见耳闻尽情抛在东洋大海,不留丝毫。打扫胸襟,万缘放下,纤尘不立,只看个“万法归一,一归何处?”毕竟“一归何处”此一则公案汝等切莫造次,从上古今贤哲皆从此发明。须是把做一件事,始得却要如冰凌上走、剑刃中行,如万军队里挥刀上阵,莫问输赢,猛敌一场,这般用工,方有少分相。若是佯佯详详,待信不信,待疑不疑,恁么用工,做到弥勒出世,依然一场懡罗(注释懡罗:羞惭)。汝等若信得及,日用动静打成一片。若到这般田地,或有善恶境相现前,皆是你五阴魔障,曩劫(注释曩劫:过去劫难)习气,切莫认他。惟有疑情,昭昭灵灵推之不去,荡之不散,犹如寒潭秋月,无有纤毫趣向!忽然一声疑团粉碎,大地平沉,露出本地风光才好。诸方恳求印正,然后山间林下柴干水便,盘结草庵,待时而至接物利生。今日与你诸人尽情吐露,你自彻去,但办肯心,必不相赚,珍重。

【今译】

师父说:人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叫做“以生为大”;死了又不知道到哪里去,叫做“以死为大”。这件事非常关键,所以古人为愚昧不明白生死的人指明方向,超越生与死的概念就好比救他们的脑袋。你们还没有出家的时候就知道生死的问题是生命中重大的事,如今既然出家了,圆脑袋、方袍子,却跑去游山玩水,完全不顾“生死”。你们如果是眼里有筋、皮下有血的汉子,怎么会是这般见识!你们有些人到处去拜访请教,把那些与自己不相干的话放在心上,还三年五载傻呼呼地研究!说你们明白了却没见你们去实践,让我看,你们这些人都还只是中下流智慧的人,看着你们似乎明白了,实际上一无所得。你们这些人禅又不参,经又不看,每天就知道睡觉,却还放放心心地说我大悟了!就凭你们这样的见解,千佛出世也救不了你们,苦啊苦啊!

你们如果真想明白生死是怎么一回事,必须要像大丈夫一样立大志、发大愿,首先就要断绝攀缘,斩断妄想,去除无明、人我、贡高、我慢、谄害、妒嫉,把有关佛法的杂论,眼见的、耳闻的全部抛进东洋大海,不留一丝一毫。此后,把胸怀打扫干净,将万事放下,只去参究“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到底“一归何处”这桩公案你们千万不要把它看得太随便了,古来成佛的人都是从这里悟出来的。

学佛须先能抓住一件事来参究,刚开始要细心谨慎,如在冰上走、刀刃上行,逐渐又如迎千军万马挥刀上阵,不要问输赢,猛打猛攻,这样下功夫,才有几分真正修行的样子。如果还是装模作样,爱信不信,疑又不疑的,就算等到弥勒佛出世,依然只是一场空花水月。

你们如果真的相信佛法,就要在这平常生活中将佛法与生活打成一片,在生活中落实佛法,将佛法融化于生活中。如果到了这个阶段,仍有善恶的念头出现在眼前,就是因为你们身上魔障太重、习气太深,这时你们千万不要去管它。还有疑情,它总如神神鬼鬼的使人挥之不去,荡之不散;它又好比寒潭里的秋月,冷冷幽幽,毫无生趣!只有等到一天忽然嚗地一声疑团粉碎了,一切回到自然状态,彻底露出你们各自的本来面目,才是真正开悟。这时你们再到各地恳求勘验、印证自己。然后山林里柴草现成,用水方便,你们就架木结庵,等待机缘,弘扬佛法益于众生。今天我向你们尽情吐露这些,你们自己明白去,如果你们用心恳切,必然不会讨厌我,珍重啊!

4.法语4

师曰:汝等不可留心待悟,求神妙处,纵有神妙,亦是妄想。所以学者尽在外觅,只求知见玄妙,不知正是障汝蛊毒(注释障汝蛊毒:魔障把人毒害)。但莫向热闹处求,只那无搭撒(注释无搭撒:无勾结)、无倚靠、无声臭(注释无声臭:无声无味)处,正是汝超出生死路头。汝等病在要明白,闻人奇言妙语,便道渠信得及,吾不知汝信的是个甚么?且道,信得的在甚么处?当知信之一字,犹是假说,但向无巴鼻处参取。

又云:既无巴鼻,向何处参取?

【今译】

师父说:你们不可等待开悟,求个什么玄妙神通,即使有玄妙神通,也是妄想。所以说,当今学道的人都盲目地向外寻找去了,他们只是想要表面的知识,想要奇妙的见解,却不知这些正是阻碍他们真正得道的毒药。千万不要再去凑热闹了,只有那无人理会、无依无靠又无声无味的地方,正是你们超越生死的起点。你们的问题在于你们贪明白,贪奇言妙语,我不知你信的是个什么?说说看,你们信得的在什么地方?要知道“信”这一个字,依然是假说,佛法必须在无法处参究。

师父又说:既然佛法无法,又到哪里寻求?

5.法语5

师曰:汝等脚跟未得立地(注释未得立地:悬在空中。意思是修行没落到实处),都在靠人言语行持(注释靠人言语行持:靠别人的话行动。意思是没主见)。埋没自己,柱杖不得自由!

【今译】

师父说:你们的脚跟还没着地,一直都在依靠着别人说的话修持。这样自己埋没自己,等于是柱上了拐杖反而失去了自由!

6.法语6

师曰:佛性个个圆满,无断无常。譬如日月,东起西没,西没东涌,有何断灭。虽然乾坤皆有坏时(注释乾坤皆有坏时:即乾坤反转。所谓坏指反转),日月光有尽时,惟佛性无尽。故名无尽灯。此无尽灯一盏,亦可百千盏。亦可如室燃灯,纵分千盏,未有一毫加减增夺,佛性亦尔。故曰:三世诸佛,一眼放光(注释一眼放光:从一个地方发出光芒),佛佛相续,祖祖联芳。

【今译】

师父说:佛性人人圆满,不断绝,也无常。佛性好比日月东升又西落,有什么尽头。即使世界会有末日,但佛性永恒。因此又把佛法称作“无尽灯”。这一盏无尽灯,纵是分出百盏千盏,对于每一盏灯的光芒本身来说没有增减,佛性也是一样。所以说:三世诸佛,从一个地方发出光芒,佛佛相续,祖祖联芳,佛法传承不绝。

7.法语7

师曰:或有得了一知半见,便以为足;以牛迹当大海(注释以牛迹当大海:踪迹迷失。把踪迹当本体),只管放逸;皆是自饮毒药,以为甘露,不知有丧命之患。所以《楞严经》中五十种阴魔,皆是中途成狂(注释中途成狂:半途而废)。不信有后步工夫(注释后步工夫:此处指正法),不知有声闻、缘觉,大小果位(注释大小果位:果位,佛教用语,指的是修佛所达到的境界与阶梯。大果位是觉悟成佛,小果位是小觉悟)不同,所以小果欲至佛地最难,何以故?自生满足想故。

【今译】

师父说:有的人对佛法只是得到了一知半解,就自满起来;有的人把牛的脚印当成大海,只管放纵自己。这些行为都是自己把毒药当作甘露在喝,不知道自己有丧命的危险!所以《楞严经》里面讲到有五十种阴魔,它们都是在中途的路上发疯成狂的,它们太过于相信自己,以致邪妄成魔。不信有正法、正知、正行;不知依照佛祖的说教,明悟“四谛”的道理;不明白每个人的觉悟不一样,境界不一样。所以说,小觉悟者很难成佛,为什么?这是因为小觉悟者目光短浅、太容易自我满足的缘故。

8.法语8

师曰:今人出家,住在丛林,一生未梦见。在千百人中只求一个半个识心达本(注释识心达本:认识自心,达到本源),自行自立(注释自行自立:自己觉悟,自己行动,自己成就),古来罕有。若非生铁铸成,浑钢打就的汉子,谁敢承当此事?求知求解者多(注释求知求解者多:本处特指求佛学知识的多),自信自肯者少(注释自信自肯者少:树立信仰的少。自信自肯,自己树立信念,自己肯定自己的本性)。故曰:学道似牛毛,了道如麟角。

【今译】

师父说:如今的人出家,住在丛林里,却一辈子都没梦见过佛长得什么样子。我想在千百个人中找一个半个认识自心、彻悟本源,能够自己行动、自己成就的人,却怎么也找不到,大彻大悟的人真是古来少见啊!如果不是生铁铸成、浑钢打造出来的汉子,谁敢担当这件大事?历来求知求解的人多,自信自强的人少。所以说:学道的人多如牛毛,悟道的人是凤毛麟角啊!

9.法语9

师曰:一切古人所说皆是真心剖判(注释真心剖判:真诚奉告。剖判,解剖本性后得出的结论),无有深妙(注释无有深妙:既不深奥也不奇妙),学人错会,别生知解(注释别生知解:生出错误的见解)。我与么说,他又言圣人毕竟有妙处,不知平常是,所以不达自心。若达自心,一切圣人同此一宗;若有一毫不同,便是异端。

【今译】

师父说:一切古人说的都是真修实证,没有什么深奥的,只是学习的人领会错了意思,生出错误的见解。我这样讲,有人又说圣人毕竟有奇妙的地方,他不明白平常心就是道,所以也就得不到自己的本心。如果得到自己的本心,就同所有的圣人一样;如果有丝毫不同,就是异端。

10.法语10

师曰:诸方参礼知识,将意识中百般能所(注释能所:术语,二法对待之时,自动之法,谓之能;不动之法,谓之所)尽情吐出(注释尽情吐出:全部吐出),方得自在。佛只为众生种种劳扰不停,便说种种妙法。汝若诸念不生,自然逍遥。众生若安,佛亦安矣。

【今译】

师父说:四方八面来参禅的人,“般若妙理亡能所,绝待对”。你们要把心里面一切的机辩应对全部给我吐出来,才能得到自在。佛只因为众生劳苦,就额外说了种种奇妙的佛法,以供解脱之用。你们如果不起妄念,自然自在逍遥。众生心安,佛也就心安了。

11.法语11

师曰: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若一草一木不成佛者,不取正觉。且道如何得成?若见有天堂、地狱,有凡有圣,不可不疑。除是从自己脚跟下踢破玄关(注释踢破玄关:打破玄机),虚空粉碎,遍法界纯是一个极乐!亦无如是见解,始可参学。

【今译】

师父说: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个愿,如果还有一草一木成不了佛,他就自己也不成佛。我问你们,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怎样完成?他如果看见有天堂地狱,有凡人有圣人,他不可能不怀疑。除非他用自己的脚踢破玄机,将虚空粉碎,然后把整个世界变成是一个极乐世界!但你们也不要那么想,才能开始参禅学佛。

12.法语12

师谓居士曰:公在方外(注释方外:世俗之外。道家语。出自《庄子·大宗师》:“彼游方之外者也。”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许久,访遇高人亦多,请示一言。士曰:虽在方外,未有一毫进入,堪得个调身之术(注释调身之术:养生之术。道家语),四方求觅,可知出世者少!师曰:公见得天下无人,则是我相,则与众生多了一层。又曰:但有所学得的,总是虚缘幻相,当从自脚跟下猛然觑破,一切意思见解不出造化之手,纵做得千年不死,犹是守尸精灵(注释守尸精灵:守着肉身,但没有灵魂)。若肯信,不涉一足,稳坐长安,但一切放下,无圣可求,无凡可厌。人是人,物是物,那有许多分别。

【今译】

师父对居士说:你在世外逍遥了很久,遇到的高人也很多,请告诉我一句受用的话。居士说:我虽然逍遥世外,却没有丝毫进展可以调理好身心。我又四处找,找不到,这才知道真正出世的人少!师父说:你眼中看不到天下有人,看来是执著于我相了,比众生更多了一层迷失。师父又说:凡是能学的,都是虚假幻相,必须从自己的脚跟底下猛然看破:原来人的一切想法都跳不出造化的控制,纵然千年不死,也是个守僵尸的孤魂野鬼。如果你肯相信我的话,就不要再走来走去,而是坐下来,好比皇帝稳坐在长安城。把一切都放下,世上没有圣人让你来求,也没有凡人让你来厌。人就是人,物就是物,哪有那么多分别。

13.法语13

师曰:古人常将狮子为喻,何故?不言别类,盖以狮子游行,不求伴侣(注释狮子游行:不求伴侣,禅语。意思是道侣固然重要,关键是独参自悟)。行动一步,群兽皆绝野,干胆裂(注释干胆裂:肝胆裂。形容震慑)。修行之人亦复如是,独行独步,轮刀上阵,不顾后群,杀得人方救得人。是名狮子儿哮吼一声,群兽奔走,谁敢当敌。

【今译】

师父说:古人常把学佛的人比喻成狮子,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古人不把学佛的人不比喻成别的动物?这是因为狮子的行动,独来独往。又每行动一步,百兽都被它震住,肝胆吓破。修行的人也应该这样,独来独往,举刀上阵,不顾旁人,能杀人才能救人。这就正如古人所说“狮子儿哮吼一声,群兽奔走,谁敢当敌”。

14.法语14

师曰:太聪明者终难说话。百般书籍(注释百般书籍:各种书籍)一目领过,不得一毫疑生,其实也不明白,只是意想卜度。如此见解,也是不聪明的人。

【今译】

师父说:太聪明的人始终难觉悟。聪明人能把各种书籍一目十行地就领悟了,并且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其实,他并不是真不明白,他的明白只是自己的臆想猜测!这样的人有这样的见解,不是真聪明的人。

15.法语15

师曰:自不识心,便向形迹(注释形迹:外表)中窥人,毁谤圣贤,则是招殃。见我朝朝出来,上下提掇,声如雷震,口业不净(注释口业不净:本处是禅师谦语,指苦口婆心),一般穿衣吃饭,何名善知识?汝等又作是念,善知识慈悲柔和,如何口业不净?岂不闻善财童子参无厌足王,将一切作恶众生,或刳其肉,或剥其皮,或剖其肝,或截其舌,或断其足,令其痛声远彻,此是先圣化人境界,爱惜众生如护眼目,所以大慈难行(注释大慈难行:大慈悲难以推行),反退人心。问如何是大慈?师曰:手持刀杖,守护正法。

【今译】

师父说:自己不认识自己的本心,就会以外表来看人,还要诽谤圣贤,这样难免遭殃。你们看我天天出来,上下提醒,声音大得像响雷,嘴巴里不干净,我们一样穿衣吃饭,为什么别人称我善知识?或者你们又这样想,善知识应该心里慈悲,说话柔和,为什么爱骂人呀?难道你们没听说过善财童子参多罗幢城无厌足王的典故吗?无厌足王将一切作恶的人,或砍他的肉,或剥他的皮,或摘他的肝,或剪他的舌,或断他的脚,让他们痛哭的喊声传遍世间,这就是圣贤感化人的手段。他们爱惜众生如同守护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所以不行大慈,反而不能让众生信服。问:什么是大慈悲?师父说:拿起你的刀杖,保护真正的佛法。

16.法语16

师曰:汝等若言本性不是空的,是何形相(注释是何形相:禅师设问语。指是什么样子)?若言是空的,此时对面言语者是甚么(注释甚么:什么,禅师设问语。意思是我与你面对面,说明实有因缘,毕竟不空)?汝等若欲出生死,此处当细观察。

【今译】

师父说:你们如果说本性不是空的,那么它是什么样子?如果说是空的,那么现在和你们面对面说话的人又是什么?你们如果想打出生死这一关,就必须在此处细细观照。

17.法语17

师曰:不肯自信,便是魔说(注释便是魔说:不自信就会堕入魔道,说魔话)。不与世同,故曰外道。我今立地看你,纵修行百千年,木食草衣,只与吾一般。

又曰:八地菩萨,佛之一字尚不喜闻(注释佛之一字尚不喜闻:意思是菩萨不喜欢夸耀佛法),何况世间财帛。你等实无妙道可学,只这难信二字是实难信。

【今译】

师父说:不肯相信自己,就会堕入魔道说魔话。不明白佛法不能脱离世间,离开世间去求佛法,就叫外道。我今天特别观察你,你啊,就算修上百年千年,也就跟我差不多,成不了佛。

师父又说:八地菩萨,“佛”这一个字都不喜欢听到,何况贪财爱宝!你们这些人跟着我,实在没什么奇妙佛法可以学的。我只告诉你们,你们常说的“难信”这两个字我真是很难相信啊!

18.法语18

师曰:修行人自谓见性成佛,且道见得的在那里?将呈吾看,既呈不出,又言见性,专向无智人前胡猜乱道,惑乱诸人,堕地狱有日(注释堕地狱有日:会有报应)。在自不明白,不可教坏人家男女。有等守空寂的外道,而今不觉受殃,在末后只向明白坑里自是,与人言一切皆空。妄言无道可修,无凡无圣,只个穿衣吃饭是,更无生死可怖。反谤持戒念佛是小乘(注释反谤持戒念佛是小乘:意思是不可诽谤持戒念佛是小乘佛法。持戒念佛是律宗、净土宗法门,与禅宗修行手段不同,目的相同),见人则夸快乐无穷,到正人面前一毫不敢开口。直待临终之日,忽然忙乱,世情难断,意识不忘,一生善恶境界随心发现,悔是迟也。

【今译】

师父说:修行的人动不动就说自己已见性成佛,你倒是给我说说看,你见的性、成的佛在哪里?拿出来给我看看,既然拿不出来,又说已见性,专门向没智慧的人面前胡说乱道,迷惑众人,有你下地狱的日子。在你自己都不明白时,不能教坏了人家的男男女女。有些人执着虚妄的外道,如今不觉遭了殃,以后你们要明白了,在自己还没有真正明白的时候不要向人家说虚妄的话。要知道佛法的微妙是无法。佛法,一切现成无道可修,没有凡,也没有圣;佛法就如同吃饭穿衣这样的平常事,更没有什么生死可以害怕的。你们去诽谤持戒念佛是小乘,见人就自夸你那一套快乐无穷,但是真正到了正人面前却又一句话都不敢说!等到临终那天,你们忽然被世上情缘搞得手忙脚乱,断了气时,还断不了念,这时心里即使有了觉悟,想后悔也迟了!

19.法语19

师曰:一生干尽千古事业,不是寻常口说。问:如何干得千古事业(注释千古事业:意思是彻底解决人生问题,得了悟,得解脱)?

师曰:尔只今有甚么事不尽。

【今译】

师父说:人的一生一定要能做到彻彻底底,时时刻刻地觉悟,不是平时口头上说说那么简单。

问:怎样才能做成千古事业?

师父说:你如今还有什么事情不明白。

20.法语20

师曰:善知识,问你正是点穴下针,汝若无事,自然不妨(注释不妨:意思是真金不怕火炼)。才问着便要寻句佛法抵对(注释抵对:相对,佛教指参学者着相了),被须弥山塞却口。

【今译】

师父说:善知识,我问你话是对症下药,你如果没事,自然不会妨碍。我一问你,你就找句法语来与我相对,这说明你还着于相。

21.法语21

师曰:参学须要知己(注释知己:求学问先要认识自己),莫在公案言句上求明白。我前数十年,只在黄瓜茄子公案上求明白,便是向外觅。后来听说,拿物非手,吃饭非口(注释非口:本处指不是口),回头返己,方知公案黄瓜茄子不是外头的。

又曰:只教汝别求易,若教汝休歇最难。

【今译】

师父说:参禅必须要认识自己,不要在公案的言语上求明白。我前数十年,只在黄瓜茄子的公案上求明白,就是只知道向外求去了。后来听说,拿东西的不叫手,吃饭的不叫口,回头看自己,才明白了公案。

师父又说:让你们到别处去求容易,让你们停下来不去求真是难啊!

22.法语22

一日龙湖夜坐,有宗师举本来具足,本来无一物,两则因缘示众。有僧对:原来具足。又有对:原来无一物。师曰:既是无一物,问着便眼睁睁的、心怯怯的,却似有个说不得的物事一般;既是具足,如何开口成滞,恐怕说得不是!随语生解(注释随语生解:跟着别人的话生出所谓见解),到他人言下讨分晓。若是真到家的人,如月印千江(注释月印千江:禅语,意思是心不走失。本处指月亮照在千万条江河里,千万条江河里都有月亮),似空谷应声,使大众耳目一齐俱见。

且问大众听见么?若听见,又坐在是非箩里(注释是非箩:是非箩筐,形容烦恼身)。若不听见,又当面错过!

且问大众如何参究。

【今译】

一天晚上坐在龙湖边,有位宗师举出“本来具足”“本来无一物”两则因缘来问大家怎么解释。有个和尚说:本来具足就是原来具足。又有人回答说:本来无一物就是原来无一物。

师父说:既然是“无一物”,问着了怎么又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心里胆怯怯的,就好像有件说不出来的事情一样。既然是“具足”,为什么一开口就停了?恐怕说得不对,这样跟着别人的话来生出见解,到别人的话底下求明白,求谁的明白?如果真是到家的人,好比“月印千江”,又像“空谷应声”,让大家都看得见,都听得见。

我问你们听到了吗?如果听见了,又坐在了烦恼里。如果没听见,又当面错过!

请问这桩公案怎样参?

23.法语23

师曰:我终日与你说的是西影中现出来的一个影相?尽大地众生、十方诸佛、历代祖师,蠢动含灵(注释蠢动含灵:是蠢动与含灵的省语,指无论愚蠢还是聪明)都共这一个西影。大无边际,那里有踪迹等你看得他见。

又曰:须知一切作务应酬(注释作务应酬:工作与应酬),尽是游戏三昧,才得无事。此时清净,千万劫清净。

【今译】

师父说:我整天与你说的是从西方影子里显现出来的一个影子,整个大地众生、十方诸佛、历代祖师,无论是愚蠢的还是聪明的,都共在这个西方影子里。要问它在哪里?大到无边无际,哪里有踪迹让你看得见他。

师父又说:要知道做一切事情,都是游戏三昧,才不会有问题。如果此时心底清楚了,即使遇到千劫万劫都会一样清楚。

24.法语24

师曰:汝等若自不信,佛也无柰你何。所以佛有三不能:不能度无缘,不能免定业,不能尽众生。

问:如何又说大地众生同成佛(注释大地众生同成佛:大地众生一体成佛。又,众生成佛是因为众生有佛性并且互相成就,大地成佛是因为地是佛母,出自《地藏经》开示)?师曰:他见得众生是佛,你若不信,还是众生。

【今译】

师父说:你们如果自己不相信自己,佛也拿你们没办法。所以佛有三个不能:不能渡没缘的人,不能免除你的罪孽,不能每个人都救。

问:为什么师父又说大地众生一起成佛。

师父说:佛看众生是佛。你们如果不相信,你们还是众生。

25.法语25

师曰:老实的便执着老实,能巧的便执着能巧。父母未生前不曾带得有老实、巧拙,都是习成(注释习成:后天形成。习,习气),非是本元(注释本元:本原)。若是天机,岂用思量?变化无穷,谁能测之?今日若办明日事,便被鬼神觑破(注释觑破:看破)。

【今译】

师父说:老实人就容易执著于他的老实,灵巧人就容易执著于他的灵巧!父母没生下我们之前并没有把老实或灵巧带给我们,这些都是后天的习气形成的,不是本来样子。如果是天机,哪用去思量?变化无穷,谁又能去预测?今天如果总想着去办明天的事,就会被鬼神看破。

26.法语26

师曰:问无有问,答无有答(注释答无有答:本处意思答亦非答,有无不二)。世人不知,只在问答上作活计。如此行持情识,何年而得休歇?且道尽世间问,问个甚么尽?世间答,答个甚么?若然会得,一切佛法世法(注释佛法世法:指一切佛法与世间法)自然明白;一切知见,自然泯息。

又曰:学道人如铁壁石山相似,霹雳无情,方能断物。汝等若信得及,实无深妙处,我也只是个寻常无事的俗人。

【今译】

师父说:问亦非问,答亦非答。世人不明白佛法有无不二的超越性,只在问答上忙活儿。像这种修行法,哪年哪月才能停下来?你们说你们想把世间的问题都问完了,不知你们要问到哪里才是尽头?世间的回答,又答了个什么?如果明白了一切佛法与世间法不二的道理,自然会明白这一切,自然会消停下来。

师父又说:学道的人如铁墙壁、石头山,又如霹雳无情,才能彻底明白佛法。如果你们相信我说的话,就会发现佛法真的没什么奇妙的,连我也只是个平常无事的俗人。

27.法语27

师曰:工夫不可疏懒。若疏懒(注释疏懒:懒惰),便随世情流转。若谨慎,又是障碍(注释障碍:阻碍)。有疑未尽,切莫自昧(注释切莫自昧:有问题不能隐藏。自昧,自己隐藏)。古云:“不怕剑戟如星下,只怕藕丝绊杀人。”

【今译】

师父说:平时参禅用功不能偷懒。如果偷懒,就会被世情牵着走;如果太谨慎,又是障碍。你们还有什么疑问不明白,千万不要自己藏着不说出来。古人说得好:“不怕剑戟如星下,只怕藕丝绊杀人。”

没有了    回目录 下一章
阅读记录 书签 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