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根初原著,何秀山、何廉臣、曹炳章整理或加按语,徐荣斋重订。《通俗伤寒论》是医学界公认的四时感症之诊疗全书;但由于该书是何廉臣在《绍兴医药月报》发表的初稿,且随编随印,引证渊博,节目和词句之间不免繁重,另外编撰体例也失于合理安排。何廉臣在原书刊行未及三分之二时逝世,遗稿由曹炳章补续完成。然正如曹炳章所说:由于时间仓促,不能统一安排,致于重复章节,学说有不相衔接处、亦有顾此失彼处;且因校对不真,字
玄学五术
《明末佛教研究》所收四篇稿件,是对明末的居士佛教、禅、净、唯识,作了全面性的调查研究,所用的工力和时间,相当可观,对于资料的搜集、分类、研判,多半是在精读多读的方式下产生。明末佛教,在中国近代的佛教思想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上承宋元,下启清民,由宗派分张,而汇为全面的统一,不仅对教内主张“性相融会”、“禅教合一”以及禅净律密的不可分割,也对教外的儒道二教,采取融通的疏导态度。诸家所传的佛教本出同
佛教书籍
宫本武藏是日本家喻户晓的一代剑圣,十七世纪的剑道家,四百年前的传奇人物;他,十七岁前杀戮无数,二十一岁立志修行,后与六十六位高手比武皆获全胜,最终参悟了「剑禅合一」的至高境界。这一境界引导他在岩流岛的比武中,面对小次郎的高超剑法和力道,凭着精神之剑取得最后胜利,成为了天下第一高手。 本书以日本战国初期的这段历史为背景,描述了宫本武藏在乱世的历史舞台上,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强健,手提孤剑,漂泊天涯
外国文学
六卷。清杨璿撰。杨璿字栗山、夏邑 (今四川成都)人。先攻举业,后转攻医学。晚客江南。杨氏认为伤寒、温病极易混淆,于是集诸家之说,间附己见,撰成此书。又名 《寒温条辨》。卷一主辨伤寒、温病与伤寒治法辨等;卷二、卷三主辨伤寒与温病之病症,列阳证辨、阴证辨、伤寒温病复病变等; 卷四至卷五为医方辨,列正方一百八十首,附方三十四首;卷六为本草辨,记述药物一百八十八种。剖析伤寒、温病之病证、脉象、治法共九十
玄学五术
本书提供基本的佛教常识,帮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一窥佛教究竟。圣严法师以深入浅出的笔法,化解一般人对佛教名相典故的疑团。篇篇都是学佛者不可不知的常识,例如:原始佛教,怎样做一个居上?怎样修持解脱道?为什么要做佛事?等等,并为好奇的读者解惑:神通的境界与功用、神鬼的科类、佛陀的生灭年月、僧人的姓名源流、舍利考原等等。透过本书,可以以清楚原始佛教的成立过程与思想,具体掌握修持的要领,并且了解许多
佛教书籍
伤寒类著作。金马宗素、元程德斋撰。不分卷。宗素有 《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 已著录。德斋,医家。书约撰成于元泰定间(1324—1327)年。先列伤寒运气歌括、图说如五运歌、六气歌、图见精华指要等,为伤寒运气总括。次列六经证歌、霍乱劳复证歌、痉湿暍证歌、两感证歌、传经诀歌等,为伤寒病证歌括。每证先以歌诀言其大要,另有注释,简要说明。多以阴阳运气之说推演伤寒,牵强附会和主观臆造之处颇多。主张按日时受病
玄学五术
范文澜著。载近代史研究所编《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全文分经学的开始、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宋学、明清经学四部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扼要通俗地阐明了经学的产生、演变及其社会历史根源。指出,章学诚称 “六经皆史” ,《说文》和班固又各以 “常” ,“直” 释经,皆有所偏。实际上,所谓经,即孔子教授学生的课本。孔子 “述而不作” ,根据各种文献整理出易、书、诗、
学术杂记
杂文集,张恨水著。1938年1月10日,现代著名通俗文学大家张恨水来到重庆,《新民报》社长陈铭德诚邀加盟。从此,张恨水成为《新民报》核心成员之一,主笔并主编副刊《最后关头》。作为主笔,张恨水在每期副刊上都要写上关头语录,虽寥寥几十字,却是针砭时弊、一针见血。但是,《最后关头》因笔触直接、犀利,直戳当局的痛处、揭露政治的黑幕,受到当局不断地打压,艰难地坚持了3年后被迫停刊。
类书文集
最知名、最优秀、最真实、最动人的丰臣秀吉传记,日本人读丰臣秀吉,首选吉川英治的《丰臣秀吉》。吉川英治以温婉知性的传奇之笔,再现了丰臣秀吉谋略超群、胆识过人、狂妄不羁、豁达真挚、善揽人心的个性;记叙了他从无名小卒到终结乱世成为天下霸主的奋斗过程;鲜活再现了在乱世中崛起,历经坎坷迈向权力巅峰的至情至性的丰臣秀吉。读日本历史,不可错过战国时代;读战国时代,不可错过吉川英治笔下的这套书。
外国文学
中国近代史学理论著作。梁启超著。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梁氏拟著中国通史,先成此叙论,共分《史之界说》、 《中国史之范围》、《中国史之命名》、 《地势》、 《人种》、《纪年》、《有史以前之时代》、《时代之区分》八节。本著认为历史就是记述人间过去的事实,而过去的史家只记人间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实是一人一家之谱牒,近世史家则必须说明事实之关系及其原因结果,必探察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关系。
历史传记
散文集,张恨水著。张恨水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一直为小说家的巨大声名所掩,散文印行于世者并不多,世人之中知者亦少。《上下古今谈》,全书别具风格,行文冲淡,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幽默风趣,寓庄于谐,真个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让读者在忍俊不禁掩口葫芦中,又感到淋漓酣畅的痛快。
类书文集
又名《伤寒卒病论读》。伤寒类著作。清沈又彭撰。不分卷。又彭另有《医经读》已著录。尚有 《女科辑要》等书刊行于世。作者认为 《伤寒论》 中所论伤寒,与 《难经》中所言伤寒概念相同,据此以辨六经之脉证而撰此书,数易其稿,成书于乾隆三十年 (1765)。内容为辨太阳病证、辨传解、辨误治、辨阳明证、辨少阳证、辨太阴证、辨少阴证、辨厥阴证。后附脉法及伤寒方等。彭氏推崇程郊倩、程扶生注,按原注意向编次。列其
玄学五术
四章。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至光绪三十年载《新民丛报》第8—49号。考察了中国历代政治的演化。将中国专制政治制度的演变、发展史,分为封建未定期(黄帝至周初)、封建全盛期(周至汉初)、封建变相期(汉景武以后至清初)、封建全灭期(康熙平三藩以后)四个时期及十三个小阶段来论述,并探讨其发展变化的原因。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学说批判了中国专制政治。为中国较早的政治制度通史。后收入《饮冰室合集》。
历史传记
长篇小说。梁斌作,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出版。作品以锁井镇朱、严两家三代人和地主冯家两代的冲突和仇恨,在大跨度的历史空间中,写了冀中人民前仆后继的反抗与斗争。清末,朱老巩为锁井镇人民护钟,被地主冯老兰用计弄得家破人亡、女儿受辱自尽,儿子朱老忠逃离家乡。25年后,朱老忠携妻儿回来,要报血仇,终不能成。大革命中,严志和的二个儿子运涛、江涛加入共产党,朱老忠由此接近党,受到启发和教育。大革命失败,在
文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