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picture/mlogo.png)
《切今之事》收录了C.S.路易斯散见于报刊上的时评文字,其中论及文学、教育、人性以及现代思想中的诸多痼疾。路易斯终生警惕报刊,认为知识分子最容易上报刊之当。故而此书之意义至少有二:其一,有助于更全面理解C.S.路易斯;其二,所谈问题虽现于上世纪中叶,然而这些问题依然存在,于当下仍有意义。
外国文学
法国大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巧妙地利用了人民群众与资产阶级革命分子领导者相结合。从最早的制宪会议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开始,广大民众积极参加的制宪会议三级会议就开始对公职王权和限制贵族教士的权力起了重要的作用。人民群众推动了各个党派尤其是雅各宾派与巴黎公社派的政治计划一步步取得成功,是法国革命一步步深入的助推剂。本书从社会史的角度对此做了深入讨论,很有学术价值。
外国文学
哈代是英国19世纪末最重要的小说家。不但有长篇小说闻名于世, 其中短篇小说也极有特色。本书收录哈代的18部中短篇小说,篇篇贯注了作家对人的外在和内在生存状况及对未来的观照。哈代的小说注重故事性,可读性强;文字简洁、凝练;风格自然、轻松,是世界文坛的瑰宝。 本集所选,虽然大多是讲“过去的事情”,但却篇篇贯注了作家对人的外在和内在生存状况及未来的关照,这也是哈代长篇小说以至全部诗文的要旨和焦点所在。
外国文学
格林将自己的作品分为“严肃小说”和“消遣小说”两类,《布赖顿棒糖》是最著名的“严肃小说”之一。所谓严肃是指作品探索的是生活中某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格林在小说中十分注重探讨信仰危机和犯罪,其受欢迎程度历久不衰。在本书中,格林就以黑帮—侦探小说为外壳,敷演了一出探索罪孽与救赎的精神悲剧。17岁的平基从困厄中爬出,一心想攀上权力的顶端;他手持甜美的布赖顿棒糖,将自己彻底献祭给地狱。 为了抵御世人的耻笑,
外国文学
在《论不服从》这本文集中,艾里希·弗洛姆清楚说明了“ 服从”和“不服从”究竟意味什么 :服从人性和人道社会的目标,不服从各种偶像。他的论述仍有相关意义:反对盲从因袭,对司空见惯的“陋识”部分持批判的立场。弗洛姆的洞见结合了社会和政治现象所获得的心理学,促使他在一段时期内支持美国社会党,投身和平运动,呼吁采取裁军步骤。在这些活动中,他对各类人云亦云的“常识”以及官方的政治话语实践了他的不服从态度,
外国文学
“人们永远也不会知道,打击会在何时到来。” 二战结束后,马丁斯受挚友哈利之邀,来到被四国强占的维也纳。不过,等待他的不是哈利,而是哈利的葬礼。 不死心的马丁斯决定调查哈利的死因。警察、哈利的哥们儿、女友、医生……他搜遍了整个维也纳,却依旧一无所获——直到神秘的“第三人”出现。 真凶似乎就在眼前。可当“第三人”的面目被揭穿,马丁斯却发现自己要面对的不仅是真相,更是整个成年人世界的复杂与不堪…… 成
外国文学
我们为何阅读文学?又如何判断文学?C.S.路易斯的经典之作《文艺评论的实验》源自他深信:文学是为愉悦读者而存在,书籍应当由它们所引发的阅读类型来判断。对于判断文学而言,至关重要的是,必须抛开外在的期望和价值,以开阔的心胸来对待作品本身。在现今纷繁复杂的文学理论当中,C.S.路易斯的才智在探讨阅读体验方面是极为脚踏实地的,令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
外国文学
《枉费心机》(原译《非常手段》)是哈代创作出版的第一部小说,描写了英国小镇人民的生活,尤其是妇女面对悲惨命运的无奈和苦痛。作家通过对情节的精密构思和对人物的生动刻画,以及对环境、心理活动和各种细节的细致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英国十九世纪小镇生活各阶层众生相的繁复画卷。
外国文学
《花未眠》为日本文学大师川端康成的经典作品集,收录《花未眠》《我在美丽的日本》《美的存在与发现》《日本文学之美》等散文,关于文学和美学论题的这四篇文章详尽阐述了川端康成心中的“美”,强调了他以死生无定的幻灭感、虚妄感为基调的创作观,以及他对平安朝文化的崇拜,其禅宗思想和文学观念都是极具东方特质的。
外国文学
英国小说家、诗人托马斯·哈代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威塞克斯小说体系”中的一部,发表于1886年。作品讲述主人公亨查德原是个打草工,因醉酒将妻女出卖。事后追悔莫及,从此滴酒不沾,发奋致富,二十年后当上了卡斯特桥市长,后来妻女回到了他的身边,但灾难也接踵而至。由于他的刚愎、偏执,与原来的合伙人闹翻,并在竞争中陷于破产,当年出卖妻女的丑闻也张扬出去以至身败名裂,众叛亲离,在一所小屋里凄惨地死去。作者通过
外国文学
莫里哀是欧洲文学史、戏剧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恪守喜剧的经典法则——喜剧在娱乐之中教育人,将喜剧提高到了同悲剧几乎相等的地位。后世西方的喜剧创作,事实上更多效法的是莫里哀,而不是莎士比亚,因为莫里哀时期的“喜剧性”可以被看做“批判性和突破性”。他以整个生命推动了戏剧的前进,以滑稽的形式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其艺术成果令后人仰之弥高。 《莫里哀喜剧全集》收录了李健吾译莫里哀的喜剧共27部,包括代表作
外国文学
法国大革命如何能够发生?革命者怎样、在何种程度上改变了世界?他们在改造世界的同时如何进行了自身的改造?作者对此进行了详实的解答。作为法国大革命史研究的经典,本书内容严谨,结构均衡,使大革命的发展线索更加清晰。史实叙述环环相扣,史料可靠,文笔流畅,语言简洁,无疑会引领读者对法国大革命的起因与过程进行深入思考。
外国文学
《存在的艺术》的第一部分阐明了占有和存在这两种生存模式的本质,这两种存在模式占主导地位的结果都是为了人类的福祉,人类的全面人性化需要突破由占有为中心到以活动为中心,由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到团结和利他主义为中心。本书的第二部分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实施这些步骤也许会对人性化有所帮助。开始讨论生活的艺术实践首先需要思考生活的目标是什么?人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外国文学
《远离尘嚣》是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74年。《远离尘嚣》讲述的是女主人公芭思希芭·埃弗汀与三个男人一奥克、波德伍德和特洛伊之间的故事。 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田园牧歌式的封建宗法制社会急剧瓦解,恬静的乡村生活已不那么平静了。勤劳朴实的加布里埃尔在趋于赤贫的情况下爱上了女农场主芭思希芭并做了她的羊倌。可是轻佻的芭思希芭却醉心于乡村中一个唐璜式的浪
外国文学
爱尔兰作家詹姆士·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以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为背景,描绘了20世纪初都柏林形形色色中下层市民的生活。乔伊斯在1904年给出版商的信中阐明了小说集的主题:我的宗旨是为我国的道德史谱写一个篇章,我之所以选择都柏林为背景是因为我觉得这个城市是瘫痪的中心。尽管其中15篇是各自独立的小说,但都由这一主题统一成一整体。乔伊斯从四方面刻画都柏林的生活: 童年、青年、成熟及社会生活,小说集也是按这个
外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