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picture/mlogo.png)
李炳南老居士讲,林看治居士笔记。我们大家要明白,这些痛苦是从何处来的?凡事不离因果,过去造了八苦的因,现在就要受八苦的果,了知因果的关系,就知道刀兵劫也是一种果报。可是有一部份人,是不相信万法皆有因果之说,因为他没有研究佛法,所以就不相信因果的道理!既然不信因果,那么刀兵劫是什么原因?且请汝说说看!好,我们就来追求到底,看看刀兵劫的原因是什么?
佛教书籍
道源法师讲述,1975年讲于志莲精舍,1980年能仁佛学院同学依录音带共集于海会寺,1999年释法律重新整理于基隆灵泉禅寺及海印寺。道源长老在1988已圆觉归真,长老一生讲经虽多,但留世的著作太少,所以此本讲记更弥足珍贵。《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蒙诸佛菩萨及龙天护法的加被,得与大众见面,并祈祝一切众生皆能亲闻受教,使这一部佛陀为在家居士所说的‘孝经’,经过长老生动细腻的阐述以后,更能入佛正知正见,
佛教书籍
圆瑛大师著,甲一 序分,甲二 正宗分,甲三 流通分。华严经’偈曰: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此无差别者云何?曰菩提是。梵语菩提,华言为觉。此菩提觉,约法而言谓之心,约人而言谓之佛及众生。菩提之体,竖穷横遍;菩提之相,万德庄严;菩提之用,神化无方。在佛则全体显现,在众生则隐而未彰。惟其隐也,故须方便以发之;发之至于究竟,则为成佛。然而能发之心,未尝不是菩提,此之谓发菩提心。
佛教书籍
太虚大师讲述,十一年九月在北京己未讲经会。吾人无论受持读诵何经,须先解佛经通义。凡称经者,皆为佛所说、所印可之法──如本经系经佛所印可者,故亦名经。佛为法王,心亦为法王:佛明证自心,故成就真净;众生迷昧自心,故流转生死。然则吾人发心学佛,首当发明自心。欲读诵佛经,尤当先决定自心。自心维何?人人本有之寂常灵觉是也;
佛教书籍
明旸撰。本书依据北传汉语系佛教资料来写佛陀的传记和言教。众所周知,我国是北传佛教的故乡。本书主要是宣扬大乘佛教,这对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对尊重各族人民的信仰都有好处。 佛教是佛陀和他弟子共同创造的。因此本书在佛传后面,详细介绍十大声闻、五大菩萨的生平事迹和修学法门。我们从这些圣贤应化事迹中,能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特别对五大菩萨的系统介绍,在国内外读物中还是稀有的。如果五大菩萨的思想,能牢
佛教书籍
法护尊者原著,永楷法师、满华法师合译。《利器之轮》是藏传佛教的一部重要著作,由法护大师传授给阿底峡尊者。其法脉可直溯至释伽牟尼佛的密教化身--金刚总持。本书所昭示的【修心法要】,是一个让生活在繁忙、纷乱社会的现代人受用无穷的法门,是一本修行生活不可或缺的好书。
佛教书籍
太虚大师讲述,二十一年十二月在闽南佛学院。大乘法中有此一部,名题本生心地观经,就这经题一看,便知道经中的殊胜意义。大乘是从比喻上来显示佛法的。乘是车乘。大乘,这辆车乘大到何种程度?小的车乘,自己一个人开车,把自己一个运载到要去的地点罢了;这辆大车乘大极了。不是运载的‘人的多数’,而能运载的是‘无数的人’。所要运达的行程不是有数可纪录的,而将是到达到无限无边际的超世间的越空间深远的妙境中去的,这便
佛教书籍
菩萨戒优婆塞湖北通城惕园毛凌云纂述,六篇,第一,前言,第二,抉择信仰,第三,信愿念佛,第四,戒恶行善,第五,恪守行仪,第六,普劝念佛,附录,印送佛经佛像佛书十大利益。三界无安,人生最苦,因皆无始以来,迷而不觉,不知何为善恶,致误造杀盗淫妄等恶业,枉受灾祸病苦等恶报。且以共同恶业之所感召,使世界大乱,杀劫弥漫,核子竞赛,毁灭尤大,倘一触发,惨不忍言!纵能幸免,而人命无常,轮回尤险,或堕地狱饿鬼,或
佛教书籍
太虚大师讲述,十四年夏在宁波天童寺讲。今所讲之四卷本,为藏中现存三译之最古者,乃六朝时刘宋元嘉年间,有天竺三藏法师名求那跋陀罗,此云性贤、或功德贤者来华之所译也。但相传此四卷楞伽,乃达磨传慧可以印心者,故宋明来独流通此,今亦用之。所标别题,则曰:楞伽阿跋多罗宝。
佛教书籍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明西有沙门蕅益智旭解,上海圆明讲堂沙门韬光圆瑛讲,弟子芬陀利子明旸日新录。佛法难闻,凡情忽之也;净宗难信,旨奥罔解。佛法者何?净而已矣。所净者何?根尘识皆是也。故群经蕴义,无不在净;学而习于净,扼乎佛法之要矣。
佛教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