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picture/mlogo.png)
唯识分量决一卷 日本 善珠 撰,卷首有唯识分量决感得记。原本醍醐寺及神光寺藏古抄本。唯识份量决者。秋篠先德善珠僧正所撰。释唯识论中。四分及比量义。实为斯学秘键也。然流布已绝故。学者咸谓逸亡不传焉。以为憾久。但松室私记间间引文。仅窥其一班耳。然予曾获半珠。而未能完璧。今也善缘。得见全宝。欢喜曷堪。聊记缘由以述感怀。
佛教书籍
于凌波老居士撰,于凌波老,河南省洛阳县人,1927年出生。于老居士著作颇丰,有关佛学之著作,从早年的《向智识分子介绍佛教》以至最后完成的《现代佛教人物辞典》共有三十四种;世俗杂学方面之著作,有《健康长寿手册》、《古今艺文志趣》等十多种;其他散见各佛教杂志及一般报刊者则不计其数。唯识名词白话辞典,是一部初学唯识者手边备用的工具书。唯识学在佛学领域中,一向称为难治之学,它名相繁琐,辞意艰深,古人称此
佛教书籍
《法苑义镜》六卷,日本 善珠述。是对窥基《大乘法苑义林章》的注释,这些书中引用诸如《论语》《左氏传》等汉籍释读文义,除具有佛学义理研读之价值外,同样具有文本校勘的意义。收入《大正藏》第71卷。
佛教书籍
李炳南撰,“佛法”是什么?他原是一种“觉悟学”。吾人处在宇宙间,万事万理,好像都带著神秘。你看著是黑,结果他却是白;你看著是圆,结果他却是方。差不多总给你猜的相反,所以人就感觉著苦闷了。佛法就是对于宇宙人生,万事万理的一个解答者。因他有这等的重要性,所以人人都应当去研究。不过宇宙人生,一切事理,千头万绪,颇为复杂,佛法也就显得玄妙了。有一般人,尝责备佛法,立论太高,陈义太深,极不通俗化,所以不易
佛教书籍
道源撰,佛者性体也,法者事理也,僧者和合比丘众也,众亦性体也。然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则出家在家通称,以性理无二致也。性体迷于事理则秽,秽则为众,性体觉于事理则净,净则为佛。所以众必除秽而转净,不净不得作佛,佛已纯净能知秽,知秽始能觉众。
佛教书籍
八识义章研习抄,3卷,日本珍海记。卷上 ,释名门第一 ,辨相门第二 ,卷中 ,辨相门之余 ,根尘有无门第三 ,大小有无门第四 ,真妄依持门第五 ,真妄熏习门第六 ,卷下 ,迷悟修舍门第七 ,迷悟分齐门第八 ,修舍分齐门第九 ,对治邪执门第十 。
佛教书籍
宝静法师讲述,学人逸山、性明记录。佛说阿弥陀经为净土三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之一,是大乘佛教经典之一,为释迦牟尼佛在祇树给孤独园所宣说。此经为佛经中极少数非由佛陀弟子提问,而由佛陀不问自说的经典。此经于前半段宣说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的庄严以及阿弥陀佛佛号由来与意义;其后阐明劝导众生诵念阿弥陀佛之名号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后以东、南、西、北、下、上等六方诸佛亦劝导其土众生相信阿弥陀佛及
佛教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