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picture/mlogo.png)
△《甘泉新论》·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明湛若水撰。若水之学以虚明为宗,故其论心则以为主一而无物,其论性则以宋儒理气对举为非,视程、朱所论颇殊。《千顷堂书目》载《甘泉明论》十卷,又《甘泉新论》一卷。其《明论》今未见,此本则曹溶《学海类编》所载也。
儒家
△《续近思录》·十四卷(河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伯行编。伯行有《道统录》,已著录。是编因《近思录》门目,采《朱子之语》分隶之,而各为之注。然自宋以来,如《近思续录》、《文公要语》、《朱子学的》、《朱子节要》、《朱子近思录》之类,指不胜屈,几於人著一编。核其所载,实无大同异也。
儒家
△《三子定论》·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复礼撰。复礼有《家礼辨定》,已著录。王守仁作《朱子晚年定论》,颠倒年月,以就己说,久为诸儒所驳。复礼欲申陆、王而又揣公论既明,断断不能攻朱子。故嘘守仁已烬之焰,仍为调停之说。凡朱子定论一卷,陆子定论一卷,王子定论一卷,后附学辨、论断共一卷,皆采诸家之言。附论一卷,则复礼自为说也。困绌之馀,仍巧为翻案之计,盖所谓不胜不止者也。
儒家
△《白鹿洞规条目》·二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澍撰。澍有《禹贡谱》,已著录。是编取朱子《白鹿洞规》为纲,而分类条析,证以经史百家之语。自序云:始自戊寅四月,迄癸未十月,中更六年,凡三易稿云。
儒家
△《论学要语》·一卷、《洞语》·一卷、《接善编》·一卷、《人伦外史》·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刘阳撰。阳字一舒,安福人。由举人授砀山县知县,官至监察御史。阳初从族人刘晓受经。晓告以王守仁之学,遂往谒守仁於赣州。故《要语》、《洞语》大率不离良知之旨。其《接善编》多采先儒粹语,非所自作。其《人伦外史》即墓志、传
儒家
△《集程朱格物法》·一卷、《集朱子读书法》·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王澍撰。陆、王之学主於静悟,故以读书为粗迹,而所谓格物者亦以为格去物欲,还虚明之本体。故澍取程、朱格物之要语与朱子读书章程,排比联络,融会其意,各为一篇,以救其弊。其词澍所自撰,其理则洛、闽之绪言,故皆谓之集焉。
儒家
△《闲辟录》·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程曈撰。曈有《新安学系录》,已著录。是编录朱子集中辨正异学之语,以辟陆、王之说,凡九卷,其末一卷则杂取《宋史》以下诸家之论朱、陆者。其说不为不正,而门户之见太深。词气之间,激烈已甚,殊非儒者气象,与陈建《学蔀通辨》均谓之善骂可也。《江南通志》载曈所著尚有《新安文献》、《紫阳风雅》二书,今并未见,然大略可睹矣。
儒家
△《儒门法语》·(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彭定求编。定求有《周忠介公遗事》。已著录。是编凡录宋朱子、陆九渊,明薛瑄、吴与弼、陈献章、王守仁、邹守益、王敬臣、罗洪先、王畿、顾宪成、高攀龙、蔡懋德、魏校、罗伦、冯从吾、吕坤、孟化鲤、刘宗周、陈龙正、黄道周二十一家讲学之语,少或一二条,多至十数条。定求自有所见,即附识於后。其卷首题词有云:功殊博约,候分顿渐,自朱、陆立言始。
儒家
△《学舫》·(无卷数,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吴云撰。云有《云谷寺志》,已著录。是编每条标目,各载门人某述,而玩其文辞,乃出一手。大抵云有所讲论,辄笔於书,特分署门人之名,以摹仿程、朱语录体例耳。其议论颇多迂诞。如论河图,谓婴儿首有发漩,为人之河图;黄河居中,众水分流,为地之河图;三垣五行,日月列宿,为天之河图;未免穿凿。论《周易》大旨,谓易字从日从月,日月往来即易。圣人非作
儒家
△《陆子学谱》·二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绂撰。是编发明陆九渊之学。首列八目,曰辨志,曰求放心,曰讲明,曰践履,曰定宗仰,曰辟异学,曰读书,曰为政。次为友教。次为家学。次为弟子。次为门人。次为私淑。而终之以附录。考陆氏学派之端委,盖莫备於是书。惟其必欲牵朱入陆,以就其晚年全论之说,所列弟子如吕祖俭之类,亦不免有所假借。是则终为乡曲之私耳。
儒家
△《学规类编》·二十七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伯行撰。是编乃康熙丁亥,伯行官福建巡抚,建鼇峰书院,因并刊学规以示诸生。卷首载圣祖仁皇帝训饬士子文,而宋、元、明诸儒讲学条约以次类编,并以所自作读书日程附焉。自二十三卷以下,题曰补编,又所以补原本未备之门目也。
儒家
△《愿学编》·二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明胡缵宗撰。缵宗有《安庆府志》,已著录。此编乃其讲学之语。成於嘉靖甲寅,时缵宗已七十五矣。关中之学,大抵源出河东三原,无矜奇吊诡之习。缵宗又师罗钦顺而友魏校、湛若水、何瑭、吕柟、马理,故所论颇为笃实。其解《大学》用古本,而不废朱子格物之说,虽与王守仁异趋,而称其如程门之有游、杨,亦无门户诟争之习。然核其全书,大抵皆先儒所已言也。
儒家
△《苑洛语录》·六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明韩邦奇撰。邦奇有《易学启蒙意见》,已著录。是书皆平日论学之语,及所记录时事,辑为一编,本名《见闻考随录》,已编入所著《苑洛集》中。惟集本五卷,此本作六卷,所载虽稍有出入,而大略皆同。盖此本乃邦奇门人山西参议白璧所刊。前有璧序,称刻而题之曰《苑洛先生语录》,疑又为璧所重编也。
儒家
△《经书性理类辑精要录》·六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国朝王士陵撰。士陵有《易经纂言》,已著录。是编采五经、四书与《性理大全》之文,分类编次。凡道体一卷,为学一卷,为政二卷,实履一卷,圣贤一卷。别为子目四十三,子目之中又别为子目二十,各杂采坊本讲章之文,而附以己见。
儒家
△《正修录》·三卷,《齐治录》·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于准撰。准字莱公,永宁人,江南总督成龙子也。官至江苏巡抚。是编因成龙杂抄之稿,与蔡方炳编次增益之。《正修录》所采凡一百三十八家之言,不分门目。《齐治录》所采则分幼学养蒙、闲家善后、士子守身、缙绅居乡、以道事君、任职居官、劝谕愚民、慎重刑狱、善俗戢奸、催科抚字、备荒救灾十一门,亦杂采诸家之说,所
儒家